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1日10:2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 丁俊发
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危机,确保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安全,是一篇大文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 丁俊发)
把供应链安全列入国家安全战略
在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中,如何确保供应链安全,一直是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点,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病毒的全球性大爆发,使国内外供应链受到冲击,如何建设一个开放、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重点。
美国是把供应链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首创者。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对于国防安全存在的威胁,同时维护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绝对地位,继续在国际贸易中保持大国优势,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美国最早将供应链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供应链安全政策主要聚焦于国防安全、民生安全等重要领域的关键产品和战略资源的供应等。
美国强调需要建立一个弹性的全球供应链系统,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经受并迅速从被破坏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美国关于针对特定威胁或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许多弹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例如开发能够抵御网络威胁或其他干扰的信息技术系统、电力和能源供应链等。美国各部门和机构定期与国会接触,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供应链系统安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供应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有利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利于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环节的绿色产业体系;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我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
当前的国内与国际形势,中国必须有自已的全球供应链安全战略。什么是供应链安全?供应链安全是指供应链计划、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回收等全过程、全方位,通过脆弱性识别与风险管控,将其受到威胁、损失或中断的风险,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水平的韧性与弹性状态。
造成供应链不安全,既有内部主观因素,也有外部客观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一是企业缺少供应链能力,纵向与横向资源整合度低,环节多、周转慢、效率低、信用差、缺人才、成本高,随时可能被挤出供应链系统。二是产业链不完备,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市场拓展能力,缺少战略资源与战略资本,产业集中度低。三是对外依存度过高,特别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四是国内市场吸引力減弱。五是国家政策调整。
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一是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投资、技术、人才、信息管制。二是用国内法代替国际法,使正常经济活动中断或受阻。三是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国际公共卫生亊件,工厂停产,供需“断链”。四是网络攻击及恐怖袭击。五是局部战爭以及地缘政治改变。
供应链安全风险有的是可控的,有的是不可控的。所以,无论是企业供应链,还是产业、城市、国家供应链客观上就存在一种脆弱性,所谓供应链“脆弱性”是指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对供应链遭受不利影响及可能破坏的性质,这是所有供应链的客观存在,差异的是“脆弱性”的程度不同而己。
供应链安全是一个广义概念,主要是企业与产业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贸易安全、技术安全、国土安全、运输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等,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在所有的安全中,企业供应链安全是基础,产业与城市供应链安全是重点,国家供应链安全是根本。但核心是供应链的物理安全与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指的是供应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的安全,供应链上下游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安全;网络安全指的是供应链网络中相关信息、数据的安全,包括软件与硬件安全。
许多国家都提出要建设一个弹性与韧性供应链。供应链“韧性”是指供应链有足够强度的抗打击能力;供应链“弹性”是指供应链面对不确定性环境时,具有的快速应对、弹性恢复及可持续运行的能力,有一个能够承受意想不到的破坏并从中迅速恢复、具有弹性的系统。当某一路径被阻断可以找到第二个路径,当一个供应商缺失可以找到备份的供应商,也可从一种资源整合方式调整到新的整合方式。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与2020年的新冠病毒全球性爆发,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安全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供应链安全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並制定顶层设计,落实组织措施。
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供应链是与经济全球化联系在一起的,全球化是供应链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社会分工在一个国家内部与国家之间发展,形成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流通、全球消费的总格局。
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三点倡议。笫一,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对某些高科技产品断供,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打乱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来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关税,断供,迫使许多外资企业离开中国,或到其它国家去寻到供应商,调整供应链结构,使一些美国企业回流到美国,实现再工业化计划。
但实际结果並非美国政府所想象的那样,一个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构建其供应链时,並不考虑单一因素,成本提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营商环境、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产业工人素质、配套体系、交通运输、市场容量、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旦形成优势,很难改变。大家看重的是服务于中国市场,“中国生产、中国市场”已成为丛林法则。
坚持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美国挑起全球贸易大战,脱群,到处煽风点火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一直提倡与坚持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20年3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在出现攸关全人类命运的时候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合体共赢,运作的模式就是供应链,因为供应链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方式,一种分工合作的治理结构。
首先要界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什么是涉及全人类命运的,联合国主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大都涉及到了,比如贫富差距、气候变暖、恐怖主义、粮食危机、生化武器、贸易公平、全球公共卫生亊件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那一个国家能解决的。
就公共卫生事件来讲,眼下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波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演化为一场全球危机,威胁世界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冲击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版图。危难关口,人类只有克服自私狭隘的冲动,凝聚合力,携手抗疫,才能去守护共同家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次,要明确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运作主体?很清楚,是全人类。但全人类生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历史背景不同,文化渊源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种矛盾交叉复杂,这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真实。
但自然界是多元的,因为多元,地球才精彩纷呈,人类界也是多元的,因为多元,全世界才充滿活力。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使全世界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生存发展,共同利益维护着人类家园。现在有些国家从本国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伤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伤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这样必然加剧矛盾和冲突。
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超越国家与区域界线、超越经济利益考量和科学技术竞争、超越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等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各个国家、各国民众的共同命运所构建的共同体,它所关乎的是人类作为物种的存续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关乎的是人类的整体利益、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共同建设一个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时代国际新秩序。
快速打赢病疫与灾害抗击战
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首要任务是救援,人命关天,把人员的损失減到最小。第二位的是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生活。
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党中央提的是全民抗战,打一场阻击战、保卫战。在抗疫取得实质性胜利时,及时提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有针对性加大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更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用最短的时问快速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尽快复工复产,己经成了确保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的经济战略保卫战。
就汽车产业来讲,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对外出口占40%。这些跨国零部件一直在加大中国工厂“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力度。
而疫情重灾区湖北,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零部件企业,汇聚之地,上游供应链企业超过百家。产值占中国汽车产量8%,数千家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此,为全球供货。
仅以武汉东风大道为例,就聚集了近2万家企业,营收总和达到万亿级。包括7家整车企业,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企业,每年汽车产量过百万。加上上海、广东、重庆、浙江等地,占据全国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疫情使这些企业停工停产,使这些零部件首先在中国中断,进而加剧了国际汽车制造的震荡。
《日本经济新闻》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额约为3470亿日元,相当于“非典”爆发时候的约10倍,由于许多产品无法替代,新冠肺炎使丰田、本田等企业受到重创,有的正在考虑把中国供货产能转移到第三国。如果不能及时复工复产,德国、美国、韩国汽车行业也无法置身事外。
从国家来看,供应链不同环节对中国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然德国的汽车生产环节并没有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但其终端销售与中国市场联系密切,增量部分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由于疫情直接导致汽车销售锐减,德国的汽车行业因此会受到冲击。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日本和韩国更多分布在供应链的上中游,而中国则更多是供应链的中下游,来自中国需求的短期减少给日本和韩国相关企业也带来直接的影响。
而依赖于中国供应中间产品的国家,如越南,一些企业则直接面临了生产停滞的风险。澳大利亚近40%出口产品销往中国。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表示,如果到3月底疫情还未得到控制,该公司预计将下调对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的预期。
扰乱与打击中国的供应链,这是美国政府梦寐以求要做的亊情。2018年10月份出台的《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与脆弱性》报告中,详细地指出了中国供应链对美国工业的所谓损害,导致将近300种漏洞。
美国随后就会通过各种措施,把这些漏洞给一一堵上。中美贸易战是,新冠肺炎病毒也是,美国正在寻找一种腐蚀的力量,侵蚀中国制造的集群优势,削弱中国供应链的护城河。
中国美国商会在2019年5月对会员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的影响,美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在中国,为中国生产”的战略(35.3%),或推迟和取消投资决定(33.2%),约39.7%的受访者正在考虑将制造工厂迁至中国境外。
叠加美国政府圧力与新冠病毒的影响,产业链与供应链重组难于避免。所以,现在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流行,内外同时掐脖子,供应链波动,加重了经济的窒息效应。中国面对的任务,不是战胜病毒那么简单,而是争分夺秒战胜,以尽快解除内外同时勒在经济上的绳索。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的时间越久,就是给西方足够的时间,去做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枢纽作用现实替代性的压力测试。一旦转移替代形成,我们很多行业三十年制造业基础就会受損。所以,及时全面复工复产就成了当务之急。
《财富》杂志认为,世界 1000强企业中有94%经历了新冠病毒带来的供应链中断。许多观察家认为,如果疫情造成的停工拖延到3月以后,将会造成供应链的长期错位,产业链、供应链重组,中国作为供应链重要一环的地位就会遭到冲击。结论是:中国必须与时间赛跑。
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提升国内供应链能力
确保国家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提升国内供应链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是圧舱石。
第一,要打造企业韧性、弹性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急起直追。所以,要制定与完善企业供应链总体方案,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供应链韧性与弹性,全面开展供应链安全评估,增强免疫力。要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优化上下游供应链结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科技赋能,增长内在动力。
第二,要推动产业供应链智慧化变革。中国己经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农业、制造业、流通业、建筑业、金融业、能源业、通讯业等等,要在产业链前端的科研与知识产权,已及后端的市场拓展与话语权上下功夫。对在国际上领先的优势产业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要制定专门规划组织实施。
在受到供应链安全风险冲击时,防止发生供应链成员过多的转移替代,造成产业重组中的高成本。要打造中国特色的供应链营商环境,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产业工人素质、配套体系、交通运输、市场容量、海关效率、知识产权、跨境电商、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施策,实现从成本、资源躯动型供应链向效率躯动型供应链、资本躯动型供应链、价值躯动型供应链与市场躯动型供应链转型发展。
二是要在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力上下功夫,形成国内生产与消费两大市场,市场足够大,是产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是除一些战略资源保持较高对外依存度以外,对大部分高端产品大幅度降低对外依存度,通过科技攻关,实现进口国内替代。
世界银行每两年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2018年中国排26名,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海关与边境管理清关的效率、贸易与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安排具有竞争性价格货运的便利性、物流服务的竞争力与质量、追踪与追溯货物运输的能力、货物运输在既定或预期交付时间内的到货率等六大指标中,中国的软肋特别明显,我们必须老老实实承认这一点,定时定质赶超世界水平。
第三,要夯实城市供应链安全体系。在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人们开始研究与打造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弹性化城市总体方案,实际上一个城市的管理,是“五流”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等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运作流程的最优化。
经济学家波特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中囯城市基本处于投资导向阶段,有些城市已向创新导向转移。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供应链战略有共性,更有个性,正因如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水平与风格。
每个国家都以中心城市或城市集群为经济纽带,以带动全国经济,包括“三农”的发展。城市运作如何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9.58%,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达到70%才稳定下来,城镇化过程中,交通、教育、医疗、住房、老龄化、就业、恩格尔系数、物价等等都要统筹,特别是发生自然災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亊件打造应急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协同。不仅涉及经济发展,也涉及社会发展。不仅涉及到城市内部资源整合,也涉及到与外部城市以及城乡资源的整合。
第四,要完善与再造国家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应急供应链大协作平台。完善应急供应链保障体制与法律法规,使应急供应链保障在体制机制、指挥流程、协同机制、职责分工上有法可依,使军、地、政、企在力量与资源融合上有操作标准,.使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清晰可追溯;建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国家、地方、军队、企事业单位甚至家庭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促进彼此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加强应急供应链体系的技术支撑,探索构建区块链化的灾害应急体系,大幅度提升灾害恢复的效率和效益。
二是强化数字供应链新基建。提升国家供应链竞争力,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这次与新冠肺炎病毒,暴露不少技术短板,供应链系统软实力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集中度低,碎片化严重。
所以,要加大对供应链全球竞争力提升的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信息追溯等加大投入,安排一批重大研究与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扎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供应链硬件与软件的系统升级,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
三是以“一带一路”供应链为载体,探索全球供应链治理新模式。全球供应链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治理模式。经济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命运共同体是全球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而“一带一路”是全球供应链的有效探索,实践己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受到沿线各国的广泛欢迎并已取得实质性的推进。
要明确提出“一带一路”供应链的概念,不仅关系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科学运作,更要贯彻开放、高效、稳定、安全、绿色的理念,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贏。
四是把握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市场足够大,是产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利用国内巨大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市场,吸引发资外商,做大做强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要利用好“一带一路”通道与经济带建设,扩大经济合作规模。
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最有潜力的市场,一看进出口贸易总额,2019年为45753.0亿美元(31.5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24984.1亿美元 , 进口20768.9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二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为41万亿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三看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018年为73万亿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场国。这三组数字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打造全球供应链的最大吸引力。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特别是这次新冠病毒在全球大爆发,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要有充分准备,有“预”的思维,“防”的戒心,“备”的充分,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仗。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