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采购经理调查发布的2020年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与上月持平。该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其中,2020年5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3.2%,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2017年1月-2020年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走势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0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4至9.1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5至2个百分点之间。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5月份PMI指数继续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荣枯线上,表明经济仍在持续恢复,但速率进一步放缓。从PMI分项指标看,需求类指数的绝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类,表明需求不足及其对生产的制约凸显。从本月企业反映情况看,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50%,在各类问题中占比最高。5月份生产类指数小幅下降而需求类指数小幅提高,表明生产和供给恢复受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开始迟缓,但需求提升速率较为缓慢,供大于求矛盾仍然突出。因此,推动企业生产继续较快恢复,关键要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各项任务,在提振投资、扩大消费方面尽快见到成效,畅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之间的大循环,加快推动经济进入持续回升向好通道。市场需求保持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市场需求较上月继续回升。一是随着疫情防控进一步取得成效,国内需求较快恢复。二是国外需求下滑趋势放缓,月内稳外贸政策加快推进,企业采取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等出口自救措施,同时卫生防疫物资出口增加,出口急剧下降的局面有所缓解,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企业复产保持稳定,势头稍有放缓。本月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3.2%,显示企业复产保持稳定。指数水平小幅下降,表明企业生产在前期较快恢复的情况下,本月回升势头稍有放缓。但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间的差距从上月的3.5个百分点收缩到本月的2.3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需间的不协同问题有所缓解。就业活动相对稳定。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9.4%,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属于正常情况,与生产指数回落基本对应。从指数水平来看,本月从业人员指数高于2019年全年水平,表明当前就业情况整体相对稳定。新动能保持较快恢复势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前期快速回升的新动能相关行业运行趋于稳定,但仍保持较快恢复势头。装备制造业PMI为52.2%,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位于56.6%和53.2%的较高水平,市场供需回升较快。高技术产业PMI为51.7%,指数水平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仍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消费品行业PMI为51.8%,其中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在多地疫情防控响应级别降低后有所恢复。大型企业保持稳定支撑作用。大型企业运行保持领先回升势头,生产和接单均较上月加快回升,有效支撑了制造业整体平稳恢复。大型企业PMI为51.6%,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也高于制造业整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9%和52.5%,较上月上升0.8和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活力也有所加强,受前期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带动,小型企业市场需求上升,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小型企业PMI为50.8%,保持在50%以上,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51%和50.5%,较上月上升1.2和0.3个百分点。企业对后市预期趋升。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以及政府对企业纾困扶持政策不断落实,企业对后市持有较乐观预期,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9%,较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从PMI来看,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慢。本月市场需求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企业调查显示,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4.6%,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慢。特别是外部需求仍面临较大压力,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5.3%,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成本又有所增加。一方面,企业原材料成本增加。月内受需求回升带动,前期低位运行的市场价格也趋于回升,但上游价格回升较快,下游价格回升相对缓慢。购进价格指数为51.6%,较上月上升9.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8.7%,较上月上升6.5个百分点,显示上下游价格差有所扩大,利好于上游行业,中下游行业原材料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企业调查显示,反映运输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结束回落走势,本月分别较上月回升2.2和1.2个百分点至30.8%和34.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0年5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本月,在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除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1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各指数环比上升,上升幅度在0.5~5.8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2020年 5月份,市场供需较上月均有上升,带动价格有所回升,就业继续趋稳,企业预期升温,显示非制造业恢复性回升力度有所增强。结合细分指数走势,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积极变化。一是投资稳内需作用继续显现。建筑业延续活跃走势,特别是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稳步回升,意味着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动力较强。建筑业供需趋升带动就业持续回升,有利于就业的稳定。二是企业复工复产活动稳步推进。表现在:衔接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流通批发业趋于回升;企业间货物运输趋于频繁,道路运输业加快回升;企业间商务往来趋于回升,住宿业和航空运输业回升明显。三是新动能相关行业发展良好。疫情倒逼产业转型,新技术应用增多,信息服务相关行业增长态势良好;电商网购等新型消费方式的持续升温,带动邮政快递行业继续活跃。

投资稳内需的作用继续显现。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在上月回升的基础上,本月升至60%以上,显示投资相关建筑活动延续活跃走势。特别是需求明显回升,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至58.0%,意味着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力度有所增强。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业供需的活跃也带动了就业活动的继续回升。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上月明显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保持在较高水平。投资在稳内需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复工复产活动继续稳步推进。从非制造业一些行业变化看,经济恢复性回升力度增强也体现在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更为顺畅。从流通看,批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回升,升幅超过一个百分点,反映企业间的商品采购和流通趋于回升;从运输看,道路运输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以上,显示企业间的物资运输趋于频繁;从企业间商务往来看,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脱离低位运行趋势,回升至54%以上的较高水平;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也有明显上升,表明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企业间的商务往来趋于回升。新动能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疫情倒逼产业转型,新技术的应用趋于活跃,信息服务相关行业增长态势良好,电信服务业和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电商网购等新型消费方式的持续升温,带动邮政快递行业继续活跃,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升至60%以上。总体来看,市场供需继续上升,价格有所回升,就业保持稳定,企业预期升温,非制造业保持恢复性回升态势,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基础仍需继续巩固,积极扩大内需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49.5%的较高水平。其中,建筑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降至36.7%,服务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在50%以上。服务业中,旅游及文体娱乐相关行业活动尚未完全恢复,相关行业指数保持低位。二是小型企业压力依然较大,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均在50%以下,小型企业供需仍有待恢复。
文本来源:中物联科技信息部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