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即时配送:新零售领域里的“新基建”

文本来源:36氪、中信建投证券、中国日报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3日10:22

当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枯竭之时,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潜能被逐渐发掘。


本地生活服务成为互联网巨头重要的流量入口,即时配送网络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新零售的底层基础设施价值凸显。


即时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正在像高速公路、铁路一样,成为我国的“新基建”之一。


1



01
千亿市场显露冰山


如今,即时配送市场的用户习惯已在疫情中被广泛培养,随着用户习惯转移,势必将迎来“万物皆配送“的时代。


正如王兴讲到,“疫情给生活服务行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但也让线上服务、在线运营被消费者和商户更广泛的接受和使用,这将大大加快数字化进程,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据艾瑞报告发布的《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达到134.4亿单,行业规模达到981亿元,并预计2019年订单量将达到185亿单,规模突破1312亿元,2020年将达到1700亿元。


一条千亿规模的赛道已初现。


随着即时配送企业在外卖、生鲜、新零售以及快递末端市场的布局,市场需求量逐渐上涨。并且随着三四线城市移动互联网观念成熟,用户习惯转移,同城即时配送市场尚有诸多红利。

 

即时配送是外卖、电商的根基,这一潜力甚至连网约车平台也逐渐意识到。


近期,哈啰出行意图入局物流市场,内测“哈啰快送”业务。在此之前,滴滴也推出了跑腿业务,曹操出行上线了“曹操帮忙”。不只两轮电瓶车,四轮汽车也参与进来。


并且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就即时配送的订单量而言,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在高线城市,三、四线下沉市场尚未被开垦,发展空间巨大。


无论是背靠阿里生态的饿了么,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的美团,还是信心满满筹备上市的达达,意欲进攻外卖市场的顺丰,再或者进入四轮跑腿时代的滴滴、哈啰、曹操出行,无一不是想要在即时配送领域扎根立足。


在本地生活领域想要分得蛋糕,即时配送一步必不可少。



02
产生于网购,兴起于外卖,发展于新零售


“产生于网购,兴起于外卖,发展于新零售”,有人这样定义同城即时配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升级、懒人经济等使得中国网购规模迅速扩大,快递、即时配送作为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消费行业的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催生了对于物流行业的多种需求,消费者对末端的物流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往当日达、次日达、三日达等时效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为分钟级的配送需求。


而外卖市场是即时配送兴起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15年外卖O2O市场兴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2013年的34.3亿元到2018年的4530.2亿元,外卖O2O市场在五年间扩大了132倍,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


外卖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即时配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外卖订单的高频属性使即时配送行业拥有了稳定持续的订单量,因此在外卖行业迅速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即时配行业的增速与外卖行业的增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商超、生鲜、鲜花等新零售市场的扩张使得即时配送行业充分受益。


在新零售场景中,用户习惯于线上消费,在餐饮、商超、生鲜、鲜花等物品的消费上倾向于选择更为方便快捷的线上购物,即时配送行业作为运力的供应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零售场景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一方面,网购市场“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运力需求也扩展了即时配送的应用场景。在“双十一”、“618”等购物节期间,庞大的订单量使得物流快递公司面临仓储和配送的巨大压力,而即时配送行业的骑手时间灵活,调度更方便,在爆单时期能够成为物流快递公司的良好运力补充。



03
本地化争夺下的战略价值


在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进入尾声、电商巨头开始对存量用户进行争夺的大背景下,使得即时配送网络作为新零售下的新基建设施,获得了更重要的战略价值。


众所周知,本地化是新零售的核心场景,并不是说产品本地化,而是指消费服务本地化。


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本地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产品与服务,而不用因为它们从异地过来再等待一定的时间。人们想要的商品可以在当地最近的门店进行配送,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收到货。


正是有了即时配送网络,才使各大电商平台获得了最高频的履约服务能力,即时配送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消费实现线上化,更有可能基于其高频的特点,驱动商家整体用户活跃度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当下的经济复苏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调度系统、物联网等普及,即时配送行业也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的考验。


如何不断挖掘消费者深层次诉求,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下一个课题。


文本来源:36氪、中信建投证券、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