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内河航运发展有了新目标:千吨级航道将达2.5万公里,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实现铁路进港

文本来源:交通运输部公告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9日12:29


6月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简称《纲要》)。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源远流长,历史上为维护政权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为主体,发挥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以来,内河航运在助推国家战略实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但与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以及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目标要求相比,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旨在更好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1
两个阶段性目标


《纲要》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内河航运资源、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比较优势等主要思路,提出2035年、2050年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相关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发展、安全监管等取得重大突破,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9%;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主要港口(区)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占比显著提高,船舶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实现应收尽收、达标排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河航运广泛应用。

 

到2050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东西向跨区域水运大通道高效畅通,南北向跨水系联通,以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一流航运技术装备、高品质航运服务、智能化安全监管,全面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八项主要发展任务



《纲要》围绕实现2035年、2050年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八项主要发展任务。


一是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加快建设横贯东西、连接南北、通达海港的国家高等级航道;统筹推进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发展,积极推进黑龙江、澜沧江、鸭绿江等重要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养护管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推动旅游航道发展和碍断航闸坝复航。


二是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强化港口枢纽辐射功能,加快打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大宗散货铁路水路集疏运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进资源整合完善港口布局,分类盘活存量港口岸线;促进港产城协同发展,加强旅游客运码头、内河游轮码头和库区便民码头建设,将港口污染防治融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是构建经济高效衔接融合的航运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发展,积极发展封闭式散货船舶,加快江海直达特定船型及大型休闲度假豪华游轮和中短途休闲游、观光游特色游轮船型研发;发展经济高效的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提升内河航运服务水平,研究发展货、港、船等要素协同的水运电商平台;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品质内河水上客运。


四是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研究推动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向全国内河延伸,在重要库湖区等封闭水域率先实行船舶向水体零排放;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内河航运生态保护修复。


五是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运安全体系。提升设施及装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与监管体系;提升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能力,强化水上交通动态感知预警、人命快速有效救助、船舶溢油与危化品处置等核心能力建设,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北斗导航系统的常态化应用,逐步向全国内河覆盖。


六是强化创新引领技术先进的航运科技保障。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建养前瞻性基础研究;推进重大核心装备自主研发应用,开展以船舶自动驾驶、智能组织和协同调度为目标的智能航运核心技术研究;实现智能综合信息高效便捷服务。


七是传承弘扬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航运文化。打造新时代航运文化载体,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鼓励开展科普教育和体验游;建立健全航运文化服务和产品体系;巩固和发展行业精神文明成果。


八是构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深化内河航运事权改革,推动研究完善西江航运干线等航运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统筹基础设施建管养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应用型船员培养。


《纲要》还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示范引领等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文本来源:交通运输部公告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