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09:42
隋秀勇

“大约一个月前,幼儿园要采购4台红外线测温仪。以前(幼儿园)买东西大多都是在线下,而受疫情影响很多东西不得不在网上找货源。”6月20日,小林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林在北京一所幼儿园后勤部门任职。据她透露,从网上寻价到签合同,再到合同条款的议定,流程繁琐且耗时很长……
小林的经历应该不是个案。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百姓的日常消费行为从线下转至线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网上完成从询价、议价,到谈判、签合同等一系列采购行为。
而小林线上采购之旅的磕磕绊绊,在某种程度上是采购不够“聪明”的表现。
“当前,大部分企业对于采购供应链的管理,有的仍采用传统的线下手段,有的刚刚迈入信息化,余下都处于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阶段,但是距离智慧采购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在6月18日召开的SAP全球蓝宝石大会中国峰会智慧采购分论坛上,SAP中国区副总裁、SAP Ariba中国区总经理何沛指出。
(SAP中国区副总裁、SAP Ariba中国区总经理 何沛)
疫情倒逼企业采购向数字化转型
相信很多人对疫情暴发之初,国内很多行业复工难、复产更难的状况,应该有所了解。以物流行业为例,根据中物联2月23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物流企业存在复工不复产的现象,有近7成企业复产率不足50%。
对彼时复工有力而复产不足的问题,一位汽车物流企业负责人曾向记者直言,之所以处于半复产的状态,都是上游客户开工不足惹的祸。有专家表示,此次疫情将导致企业采购模式由集中采购向多元采购转变,以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而“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6月下旬举办的“2020财新夏季峰会”上,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就表示,从短期来看,疫情大流行冲击着全球的供应链;长期来看,疫情的大流行可能推动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可能催生数字经济的提速。
正如陈德铭所言,疫情给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而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危机,最终都会带来巨大变革。传统供应链体系在疫情中暴露出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病,要求企业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就采购供应链而言,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
在智慧采购分论坛上,SAP Ariba中国区数字化卓越中心首席专家蔡鸿亮表示,一方面,疫情倒逼企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因为通过数字化的连接之后会发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的客户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和实时,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化,降低供给侧和交付侧的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减少一些人为环节或者说线下环节。SAP Ariba在调研时发现,仅在采购的市场调研和寻源的环节,至少就需要2~4周,而后面的签约、交付、支付的时间会更长。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采购部门,完成一个采购合同平均只需要80~100小时。这其中数字化的手段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数字化能力已经是所有中国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做的问题。通过智慧采购的转型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客户服务的能力,是企业构建韧性供应链的必修课。
数字化助力企业采购降本增效
在智慧采购分论坛上,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坤行”)创始人兼CEO陈龙现身说法,阐述了数字化如何赋能震坤行战略采购,推动其向智慧采购转型。
(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陈龙)
震坤行是一家经营工业易耗品的平台。工业易耗品的采购与大宗商品及其它物资的采购有一定的区别,其特点是品类非常众多,既要解决好成规模产品的采购的深度问题,也要解决大量长尾产品采购的广度问题。
“这几年,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无论是国内发展和管理比较好的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以及很多央企和国有企业,都希望使用线上的方式,以实现采购成本的下降和采购效率提升,尤其是透明化方面的问题。”陈龙表示,“面对客户对数字化采购越来越多的需求,震坤行首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数字化采购的问题,才能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效的采购服务体验的同时,又能解决采购透明化和合规化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震坤行与SAP Ariba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Ariba系统的快速实施和上线。
之所以选择与SAP Ariba合作,陈龙解释说,除了震坤行的公司管理系统应用了SAP ERP,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SAP Ariba是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它不仅仅是连接起了世界各地的供应商,也连接了大量的买方客户,加入其中,既能增加很多供应商,又能增加很多的客户,同时还能实现数字化的管理,优化企业从寻源、采购、发票到付款等相关所有的流程和环节。
据何沛透露,截至2019年底,在公司网络上运营的全年的交易额达到3.3万亿美金,全年的交易数量达到1.8亿笔,在公司全球网络上提供运营和服务的全球供应商超过480万家。
在陈龙看来,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在采购深度上,必须要有一大批战略合作供应商,这种供应商一定要是源头供应商,即生产厂家。SAP Ariba让其对战略供应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洞悉对方对市场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提供长期的高性价比的服务。
在采购的广度上,SAP Ariba能为企业更好地解决了长尾供应商对不同区域的覆盖,利用平台化方式集聚了大量不同产品类别的供应商,他们可能在某一个品类上有自己的优势,并精准解决某些区域里客户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包括企业相关的间接采购需求,比如设备的租赁、维修等。
(SAP Ariba中国区数字化卓越中心首席专家 蔡鸿亮)
企业采购向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将极大推动透明化,效率和协同的集成。对任何企业,数字化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任重道远。企业向数字化采购转型升级,数字化连接是基础。而蔡鸿亮指出,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平均值仅为25%左右。不过,这也意味着其未来具有很大的转型潜力和空间。
这与陈龙的观点不谋而合。“国内企业,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整个产业链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数字化能力的提升。”陈龙表示,“它们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平台与客户之间的数字化的链接。只有参与共建的企业全部采用了数字化的工具,数字化工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平台化,协同化,达到供应链体系效率的整体提升,从效率的维度去提升整个行业的运作水平。”
这也是SAP们的机会所在。国内企业向采购数字化转型,正是SAP们发挥的用武之地,助其提升数字化能力,进而帮助整个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国内企业正在大量出海,全球企业持续进入国内市场,使生产要素变得更加多元。这还需要企业在采购数字化转型中,熟知国际供应市场以及应的游戏规则,提升采购风险的对规避能力。
亚投行作为由107个成员国组成的多边机构,资金来源是会员国的财政收入。这使其非常关注采购的合规性和规避采购风险的问题。亚投行采购负责人尚志强表示,供应商除了提供产品之外,还要提供其更多情况,包括企业的运行情况,生产能力、服务能力,信誉、财务状态等等。
在规避风险、提升采购的合规性方面,“SAP可以实时获得在线大约100万个供应商相关的风险信息源,包括社会责任、财务、运营相关的信息,帮助企业和机构实时判定这个阶段的风险。”蔡鸿亮表示。
文本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