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峰会回顾】汪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新思路

文本来源:中物联金融委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15:07

  在第五届中国(曹妃甸)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峰会暨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新思路》的主题演讲,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1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2018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今年第二批的名单应该也马上就要公布了。为什么我在这里要讲新思路?这是因为这两年咱们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变化非常快,此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中国的还快,所以在这两快的背景下,将发生什么?基于此,今天我利用这样的方式来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我国的产业(当然包括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物流、金融在现在提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将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这一点是肯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必须实行变革。正因为必须实行变革,物流企业、金融企业,投还是不投?投在什么位置?投在什么项目上?应该说我们现在的企业还处在一种困惑和焦虑期。

  第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率先在疫情稳定下复苏,加之改革开放形成了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对未来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的中产阶级的消费人口(官方比较公认的数据是有4亿中产阶级,超过美国3.2亿人口的总和)这个数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就是具备增长潜力的地区,这个要素决定了中国只要保持发展的定力和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主动权,一定在中国手上。

  第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权,怎么样才能牢牢握在中国人手上?这里面有一个三步的递进逻辑。

  抓住发展主动权的三步递进逻辑

  第一步,大循环、双循环加现代流通体系,这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近十次的内容。为了构建大循环、双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我们需要改造供应链、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运行方式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空间组织方式。国家物流枢纽解决的既是运行问题,更是空间组织问题。解决运行和空间组织的问题就必须要创新,这个潜台词就是原有的那一套运行系统、组织系统,肯定不适应大循环、双循环加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需要。

  第二步,国家顶层的物流网络建设,为这种大循环、双循环加现代流通体系的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要素载体和运行模式创新、空间组织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所以,国家物流枢纽在整个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当中,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有一点歪打正着,但其实也是总结中国经济近十年运行特点的一个必然结果。

  第三步,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将在具有潜力的区域和重新进行组织构建和创新的区域,从中获得超过原有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机遇。具体地说就是大循环加双循环的机遇是远远大于原有的国际大循环机遇的,当然这个官方语言不是这么讲的,但是我们从经济、从产业运行层面上,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80年代以来提国际大循环,现在来提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正因为是更大的机遇,所以我们的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就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中的关键。我们怎么样变焦虑、变忧虑为发展的兴奋和冲动,进行精准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创新,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循环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方向,也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42年经验和接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符合国内国际经济发展逻辑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这个新格局一定会成为五中全会重篇叙述的内容。实际上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讲的,在生产、分配、消费、流通各个环节形成国内国际贸易相对平衡状态下,各经济部门、各地区互为需求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格局的发展背景

  第一,就是中国进行的现代化。虽然在现代化的表现形态上跟欧美国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现代化的基点和运行上,有着本质区别,或者是说中国进行的现代化,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实践。14亿人口已经有4亿人达到中等以上高消费能力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才9亿多,如果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将物理性地增加14亿人,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现在放开二胎,这种情况下我们达到15亿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将在世界上平添一个超过发达国家总人口50%的发达国家,这种国家的经济和产业该怎么配套怎么运行?

  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国内消费很弱,所以我们万里迢迢地把商品送到别人那里。现在我们旁边就有市场,比如说我们的曹妃甸,旁边就有北京和天津这两个超级消费城市,曹妃甸又有原材料的优势,这些原材料能不能变成产品?产品能不能变成服务?服务能不能拉动整个唐山的经济增长?我觉得这到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阶段,而不是口头上讲一讲大循环、双循环,我们要拥抱大循环、拥抱双循环,你不知道它在哪儿,你也抱不到,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供应链、产业链的重构和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融合,就到了我们必须要下力气解决的阶段。

  第二,正因为是14亿人参与现代化,现成的现代化国家,在资源、环境都受到局限的情况下,同不同意你进来?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打破发达国家通过逆全球化来阻止我们发展的逆流。就是靠我们经济各部门互为需求的新循环体系的建设,因为它是14亿人的现代化,是足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这么一套体系。所以这个发展将是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第二次腾飞的重要基础。

  第三,我们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口,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赶上两次腾飞,这是不容易的。我们怎么样在继续开放的过程当中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新格局的发展内涵

  第一,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原来的自力更生,而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来建国内大循环,所以实际上是找新的战略拉动点,是遇新机和开新局,这是十四五的关键。就是要发挥中国超级经济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扭转过去单纯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成进出口相对平衡。因为要满足14亿人的消费,我们的产能是不够的,所以现在的产能过剩,有落后产能的因素,还有目前的消费还没有达到的因素。但是需要增加什么产能就是我们需要动脑筋的,所以我们不是关门搞建设,而是继续扩大开放。总书记说我们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因为14亿人要达到现代化消费的水平不开大也不行。

  第二,是要发挥超级规模红利。我们第一轮的增长发挥是中国人口红利,利用的是劳动力价格低廉,而我们现在劳动力上升了,我们恰恰形成了新的消费能力,这就成为了我们的规模红利。

  第三,是要按照这个循环来实现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再造,而不是维持现状。比如说曹妃甸的港口是能源和矿石的重要进口码头,我们希望在保持码头势头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关产业的布局上有新的建树,能够在满足中国14亿人消费的情况下,同时又能够形成新的出口动能,再构建全新的产业利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要做这个事情,我们就要解决运输与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基本问题,就是到了网络和形成网络规模经济的关键阶段。

  因为改革开放,我们的主战场在沿海,所以运输是单向的。有了中国消费支撑以后,我们的运输和物流必然形成从沿海到内地的双向物流格局,双向物流格局的组织,这些年交通运输部推了多式联运模式。然而为什么中国的多式联运比例很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上是向沿海的单向运输。

  美国的多式联运多,就高在沿海港口进货之后,按照物流进行分拨,进入到内陆,内陆又反过来输送给港口,这是平衡的。我们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要做新的研究,这就意味着金融企业是下一轮投资的主战场,网络规模经济将在这一轮的发展当中获得全新的机遇。(根据作者讲话《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新思路》速记整理,本文小节题为编辑补加,未经作者审阅)

文本来源:中物联金融委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