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储雪俭: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物流亟需数字化重塑

文本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6日17:11 杨云飞

当下,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成本、高增长”向“低成本、中增长”转变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去年的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给未来的物流行业带来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新变化。

新变化带来新机会。“我认为,后疫情时代,在‘物流底盘’上进行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机会,即对现在的供应链物流生态进行重构。”上海大学教授、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在近日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


01
供应链物流是大势所趋



18年前的非典重构了国内的消费物联网,使得物流领域toC端获得飞速发展,从而加速了快递、快运业的发展。以至于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顺丰”在内的快递头部企业。

与18年前相比,国内消费市场已经峥嵘发展,服务行业方兴未艾,不同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也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新冠”疫情之下,产业互联网开始发力,许多物流企业开始寻求自我突破的方向。

“其实,开展供应链物流是大势所趋。”储雪俭称,供应链物流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供应链,是把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三链融合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以物流为“发展的底盘”,通过产业链来驱动供应链、物流链。具体而言,就是在从原料、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整个供应链条内打造一个“内循环”的模式,从而形成一种物流链的集聚效应。

另一种是运力供应链,通常国内的模式是货主委托给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而这一层级的物流企业再找小三方物流企业,部分小三方可能还会把货物委托给更小的“货代”“黄牛”,最后由卡车司机完成货物的运输。这是一个层层转包的运输服务链条。而运力供应链管理就是要解决这一现状,压缩和整合掉小“货代”“小三方物流公司”“黄牛”等转运环节,以此实现降本增效。其实,业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例如,中石化炼销公司目前正在重构其物流体系,将原来的“提货制”改为“配送制”,建立新型的供应链物流体系。

“未来,铁路物流将在行业内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储雪俭强调,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改变我国公路运输占比过高的问题,特别是改善和优化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公路运输占总运输成本的77.8%。如此高的占比对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当然,目前国内头部的快递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自己资源与铁路进行整合,试行开展高铁物流了。比如,顺丰、中国邮政、京东等企业都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业务。

02
向价值链上游延伸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宗商品运输和工业生产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运输需求稳步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稳中向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12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1万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69.9万亿元。粗略计算可以看出,2020年国内工业品物流在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中的占比已经接近90%。由此可见,工业品物流能否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将对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但放眼望去,在新零售、新制造的发展推动下,面向制造业产业链的物流服务体系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生产的定制化和智能化推动生产物流精益化。目前,生产制造趋向定制化,企业重视对库存的高效管控,需要有智能化信息技术支撑、可视化、透明化的产业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其次,销售渠道下沉造成物流日益碎片化。现如今,销售渠道日益下沉,物流服务越来越向末端延伸, 而且趋向小批量多批次,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产业链物流模式下,过多的业务转包环节和转运环节,亟需新的运力整合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支撑平台;

第三,物流日益与商流、资金流融合。渠道效率大幅提高,企业在实现货款快速安全回笼、不降低面向客户的响应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库存周转效率,降低资金占用,对结算支付、融资等金融方面的服务服务需求日益加大。

对此,储雪俭表示,制造业是物流业最重要的驱动力,工业品物流应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碎片化需求继续整合。在“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浪潮的推动下,生产、物流、信息等要素不断趋于智能化,整个制造业物流服务应向价值链上游延伸,朝着更加智慧的方向迈进,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引擎,支撑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原来工业品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可能掌握不好库存数量,因此,就造成资金的占压,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但是如果把这些原料进行就地加工,形成商品,如此一来工业品物流企业就提升了原来作为工业供应链末端的价值。”储雪俭表示,一切物流供应链都是服从于价值驱动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移动是价值链的基本规律,这一点毋庸置疑。

03
供应链数字化重构



当下,数字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产业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

所谓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储雪俭提出,物流企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引导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鼓励以区域、行业、园区为整体,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支持产业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

另一方面,支持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建设产融合作平台,创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上云”保险等金融服务。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物流费用占GDP比重在14.6%到14.8%,在万亿级的市场中高度的碎片化亟需引入一种新业态。“这种业态是趋向于从原来‘交易’为特征的消费互联网变为‘交付’为特征的产业互联网。这种‘新物流’需要对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储雪俭强调,首先要将企业的业务数据化,即要把企业的合同、发票、仓单、运单、订单等等电子化、通过区块链连接上下游业务、通过大数据技术“上天”形成物流数据云;其次是将数据化后的业务要变为企业有效的数据资产。这将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互联网是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是重塑未来产业链活力和韧性的关键。在这种趋势下,现在的“新基建”成为了驱动产业互联网、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快进键,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下,“新基建”会促使物流企业的“人、车、货、仓、机”催化本质性的变化,未来最重要的变化是物流的基本盘。

总而言之,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上,物流企业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由从属变为主流,逐渐从储运向第三方物流、向供应链企业、向科技平台型物流企业,最终得以生态化发展。切忌不能仍以单纯的运输者自居,否则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4期)


文本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