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中最为凶险的,当属奥密克戎变异株,被称为“毒王”。自2021年12月13日,奥密克戎现身天津以来,上海、广东(中山、珠海、广州、深圳、梅州)、湖南长沙、河南安阳、辽宁大连、新疆霍尔果斯以及首都北京,超过15个省份出现病例。这种变异毒株隐蔽性强、潜伏期短、传染率高,让中国从北到南,先后破防。奥密克戎所到之处,流调溯源、排查管控全面启动。1月15日,国务院举行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奥密克戎通过人和物输入我国的风险在逐渐增大。”交通运输部则提出:“水运口岸承担物资运输任务重,外防输入任务重。”根据掌链统计,仅2022年1月截至目前,民航局共实施熔断措施124次,熔断航班322班。假设奥密克戎传播不能得到及时遏制,世界最大贸易国——中国还能持续扛得住供应链中断风险?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进出口货运量高达49.83亿吨,比2020年增长了1.4%;其中,出口货运量17.37亿吨,同比增长6.4%。原材料及产品输出,世界供应链的中国比重持续增加。同时,各类运输工具进出境监管总数,接近1860万辆艘,比2020年减少了13.9%,大幅下降。除火车节数有所增加(中欧班列增开的影响),其他水陆空交运工具的进出频次,均有明显降低。从国别和地区来看,中国同全球主要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日本接近)。其中9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11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增长超过了20%。试图削弱中国国际供应链显著影响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同中国的贸易往来,反而越来越紧密。1.新冠疫情对产能、人力、运力的巨大冲击,给西方产业供应链带来普遍性难题。中国防疫抗疫的优势,凸显出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多元性,为西方经济疫后复苏带来曙光。2.《中国制造2025》行程过半,各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普遍提升,中国企业从体量到质量,对西方企业标准体系,开始接近乃至超越,越来越多成为品牌优质供应商。3.中国市场规模保持增长,在疫情之中实属罕有。产业及消费需求,将市场供应链向海外外延,给西方企业构建了高回报率的供应链下游,纷纷瞄向中国采购。2021年,iPhone13订单削减1000万台。西方自产零部件无法自足,疫情中越南和印度又纷纷关厂停产,产能恢复仍要倚赖中国供应商。
(一)陆路供应链的两重阻碍
1.物流受限。在罗马尼亚,卡车司机不愿接受开往中西欧的长途工作。因为疫情的滞留,让他们望而却步。
新冠蔓延的2020 年,欧盟国家和东欧地区,48 公里的交通拥堵、长达18小时的等待,至今还让运输者们心有余悸。亚历克斯国际运输CEO亚历克斯·康斯坦丁内斯库表示,该公司在欧洲大陆运营着130辆卡车,主要运送药品和食品。加拿大边境自1月15日起实施新规,卡车穿越美加边境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许多司机不能入境、运输能力大减。加拿大蒙特利尔蔬菜水果经销商Canadawide Fruits公司总裁兼CEO乔治·皮茨库利斯(GeorgePitsikoulis)1月17日表示,由于过境卡车减少,上周从美国加州和亚利桑那州运往加拿大的生鲜成本上涨了25%。“供应越少,价格就越高。最终为此埋单的是消费者。”2.司机难求。亚历克斯·康斯坦丁内斯库说:“30%的涨薪幅度,还是留不住人。在欧洲,货车司机短缺在疫情之前已然存在。现在感染激增的国家,货运业的运力问题更严重了。”
英国物流企业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二季度,重型货车司机的人数减少了 23%,约 7.2万人。全德国专业司机短缺名额多达8万人,且数字持续增加。每年德国约有3万名司机退休,但新入行的司机仅有1.7万人。据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估计,只有50%~60%的美国卡车司机接种了疫苗。这会使本来就面临压力的供应链,更加缓慢。(二)海运中断是全球共性问题
1.供应链断裂,给制造业惹麻烦。疫情减少人们公共出行,但增加了短途出行,从而引发全球自行车热潮,促使自行车需求增加。然而,批发商们也受到全球海运集装箱短缺的打击。南非开普敦自行车租赁行Up Cycles,仅管理约300辆自行车。生意需要稳定的零配件供应,不管是踏板还是鞍座。但供应链问题还是暴雷了。
车行经营者贾里德·查托维茨(Jared Chaitowitz)表示,“今年(2021)早些时候,提供自行车轮胎的供应商让我等了10到12个月。很有压力。”除了零配件,整车也不给力,“我在等一个集装箱,里面装着50辆来自法国的全新自行车,但不知道这批自行车什么时候能到。”结果自然就有了中国两轮行业的逆势增长、突飞猛进,订单接到手软。掌链查阅得知,2021年中国出口自行车摩托车零配件,近824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增长37.6%。再看整车,2021年自行车供应海外6926万辆,比2020年多出14.9%,销售额增加31%。两轮出行供应链,可以不夸张地说,硬气十足。2.被逼自采自运,时效大打折扣。2021年下半年起,很多世界500强等不及了,转变承运合作方式。比如美国装潢公司家得宝、商超巨头沃尔玛,以及瑞典家具品牌宜家等,都开始自己购买集装箱,或者包船。
宜家在中国及东南亚广泛投建临时性仓库,并通过中欧班列,保障其欧洲大陆供应链的按时周转。(三)空中货运难题,短期难以逆转
2021年,在供应链危局和物流需求上扬的情况下,受疫情左右、海运拥挤等影响,航空物流运力反比2020年下降8%。于是价格不断飙高:
(一)硝烟中的净土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实时数据,因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叠加,全球疫情于1月全面升级:美国“领衔”,欧洲、南美、印度呈现爆发态势。或许下面的分区域展示,更为直观:格陵兰岛和非洲中部,因人迹罕至,疫情多半被挡在门外。另一个奇迹只出现在中国——全球贸易往来最为频仍的地区之一。(二)跨海物流首选——海运的前瞻
全球海运研究前沿咨询机构Drewry分析师SimonHeaney称:“2022 年将是又一个(供应链)中断严重、供应不足、货主成本极高的年份。” 他认为,病毒还处于主导地位,新一年的12个月,劳动力将依然紧张。进入2022 年,集装箱航运的现货价格是疫情前水平的 10 倍,集装箱价格约为1.5万美元/40英尺。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均价,是5万美元。(三)意气用事,对全球供应链有害无利
疫情加剧全球运输物流业重振的难度,不过财大气粗的美国似乎并不担心。1月19日,拜登政府发表声明,称在2022财年将投资超过140亿美元,用于52个州和地区的500多个项目。重头是港口和航道项目,加州长滩港、弗州诺福克港列于其中,旨在加强美国的供应链。而伴随着近期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单日增长多次突破100万+规模,而英国和法国也拿出躺平的防疫姿态,中国防止美国、欧洲通过运输、物流、邮件输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加大。然而,针对中国民航“外防输入”需要、不得已作出的航空运输熔断措施,白宫竟然不明就里,开始报复:1月21日,美国交通部宣布,暂停4家中国厦航、国航、南航、东航共44个美国赴华航班,来回应中国暂停部分美国航班的熔断令。路透社称,此举将于1月30日开始生效,至3月29日为止。美国交通部还威胁称,如果中国取消熔断,美方就会重新作出调整;如果中方取消更多航班,“我们不排除进一步行动的权利”。不顾他国生命安全,只顾一己利益,难道单方面提升港口吞吐量,就能够恢复世界供应体系么?
文本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新媒体平台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