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北京顺义:探索建立政银保企融合的供应链金融增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4日16:24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金融办发布《“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注重发挥产业金融中心优势。发挥顺义区产业金融发展优势,有效统筹科技金融、汽车金融、航空金融、会展金融和文旅金融资源,探索设立特色产业金融发展联盟,探索建立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智库,立足重点产业价值链,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供给体系和系统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政府信用增信的优势和功能,探索构建政府+银行的弹性授信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筛选、银行认定、保险嵌入和企业运作的供应链金融增信新模式。


规划全文如下:


“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阶段,是顺义区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首都重点平原新城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全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创新发展水平,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和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适用时限为2021年至2025年。

《顺义区“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紧密衔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指南,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是全区金融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成绩

金融业跻身顺义区支柱产业。“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顺义区金融产业繁荣发展,全区金融机构从2015年初的220家发展到2020年末的375家,新增国创投资引导基金、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北京人寿等优质金融机构155家,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新增100家、总数突破300家的发展目标。全区上市挂牌企业从2015年初的30家发展到2020年末的113家,超额完成上市挂牌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的发展目标。金融业成为继临空经济、汽车制造之后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十三五”期初的8%增至“十三五”期末的17.8%。金融业对全区经济贡献逐年提升,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

三大金融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十三五”时期,顺义区立足区域实际,突出特色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依托20平方公里、1980万平方米物理空间,着力打造“后沙峪金融商务区、马坡金融城、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三大金融发展平台,为金融机构“特色”集聚发展创造一流承载空间。截至2020年末,后沙峪金融商务区已落户国新新格局基金、晨壹基金等70余家金融机构;马坡金融城已落户民生银行总部基地、北京银行科技研发中心等近10家总部及功能性总部机构;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已落户文科租赁、芯鑫租赁等近170家金融机构,金融项目聚集程度显著提升。

金融业态体系渐趋完善“十三五”时期,顺义区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业态持续丰富,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以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为代表的产业金融发展成效突出。“十三五”时期,全区成功引进150余个优质金融项目,国开系、中交系、中铝系机构组团式落户;截至2020年末,已聚集央企国企背景为代表的产业基金120余支,管理规模约1.8万亿元;已落户融资租赁企业及SPV公司100余家,全区已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为主体的业态齐全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壮大2018年11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顺义区政府举行揭牌仪式,在顺义区共同打造北京市上市挂牌企业总部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区成功推动恒宇信通、中科星图等80余家企业上市挂牌,全区上市公司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890亿元,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上市储备资源企业突破100家,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板块齐头并进,上市公司培育梯队布局合理。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日益显现2016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批准顺义区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助力区域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顺义区全面梳理产业项目融资需求,统筹协调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坚持普遍对接与精准对接相结合。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办法,在全市率先推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区,率先上线首个线上融资微信小程序,协调32家金融机构上线74款产品,开展线上线下“顺易投融”活动12场,累计为2050家企业引入110亿元金融活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十三五”时期,顺义区紧跟发展实际,突出顺义特色,增强比较优势,先后出台“一揽子”金融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政策体系。2019年4月,修订出台《顺义区打造首都产业金融中心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办法》、《顺义区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发展办法》,提高政策奖励额度,新增支持基金引进实体项目等特色奖励内容,增强政策比较优势。2019年11月,率先分别出台全市首个针对融资(金融)租赁和外资金融机构的专项政策,对标全国最高标准,凸显政策磁石效应。

(二)“十三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不足

“十三五”时期,顺义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成为强劲引擎,较为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金融业总体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区大型优质持牌金融机构数量较少,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夏基金等头部机构经济贡献占全区金融业比重超六成,对重点金融机构依赖度偏高,金融业抗击结构性风险能力的韧性尚待提升。

二是注册型金融机构偏多。我区城市综合功能、承载能力等相较于中心城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实地入驻办公的金融机构数量总体较少,注册型机构偏多,金融机构聚集效应尚不明显,尚未形成具有对外展示功能的区域金融品牌。

三是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有待深化。以产业发展带动金融发展的意识不强,对产业项目衍生出的金融项目关注不够、落地不多。以金融发展促产业发展的举措有待加强,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高精尖主导产业契合的大型产业基金集聚仍不足,产业基金对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仍有很大空间。

四是金融配套供给不足。金融产业聚集所需商务、生活、消费等要素有待进一步完善,交通便捷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规模大、功能全的商住公寓、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配套措施尚存缺口。

二、“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形势

(一)“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机遇

一是新版规划赋予顺义重要定位。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顺义区是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多点”之首,也是中心城区适宜功能、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新的功能定位将为顺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金融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也将紧抓有利契机,借助政策和服务优势主动承接优质外溢金融机构,实现增量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截至2020年底,顺义区经济总量居全市第五,人均GDP居全市第三,实体经济基本面扎实、产业基础雄厚。目前,顺义区紧紧围绕“3+4+1”主导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繁荣的实体产业必将带来旺盛的金融需求,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三是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顺义区作为自贸区中面积最大的组团,正在按照“3+7+N”思路加快推进“两区”建设。跨境金融作为“两区”重点布局的七大产业之一,充分借助中德产业园、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和政策优势,在北京市引进优质外资金融项目过程中,顺义区逐步崭露头角,成功引进安联资管、贝宝支付两个“全国首家”,未来将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加速推进区域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是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深化。乘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等改革的东风,优质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多元,发行上市条件更为包容,资本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顺义区依托充沛的物理承载空间,凭借优渥的政策吸引,将助力更多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二)“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挑战

一是因日渐成为未来的朝阳行业促使区域竞争愈发激烈。在产业结构深入调整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区较以往更加重视金融业发展。就北京而言,西城、朝阳、东城、海淀等地区借助先发优势,强化持牌机构吸引聚集力度;通州借助副中心建设契机及资源倾斜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中心;丰台依托丽泽金融商务区,与西城金融街资源互通、协同发展;石景山保险产业园、房山基金小镇等地区,定位鲜明、加速发展;大兴依托新建成的国际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和金融业。面临市场资源与政策资源的双重竞争,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不进则退。

二是后疫情时代对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既导致消费需求的低迷和消费观念、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产业链供应不足等问题产生。虽然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一定时期内,金融需求不足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将对各类金融宏观政策以及微观金融企业发展带来新的考验。如顺义区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明显营业收入明显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金融产业的营收增速和经济贡献;又如融资租赁等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态受疫情影响出现减收现象明显。如何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增加顺义区金融产业的厚度、弹性和韧性,确保金融产业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健康发展,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是政策竞争白热化后综合承载力和营商环境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为抢夺重点金融项目,各地区纷纷加码出炉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部分地区政策制定起步早、力度大、含金量高,客观上造成区域间政策竞争白热化现象过去几年,顺义区凭借优厚的政策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金融机构入区发展。然而,政策红利最大程度释放后,最终比拼的是营商环境软实力以及区域综合承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顺义区营商环境在全市排名靠前、综合承载力位列首都重点平原新城首位,但与中心城区相比,无论在交通便利度,还是商业消费配套、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金融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三、“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首都金融发展布局顺义经济发展要求以服务实体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国际视野为原则,毫不动摇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坚定不移着力金融产业提质增效,始终聚焦产业金融发展,不断强化金融机构集聚,有效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持续提升金融产业质效,全面开启建设顺义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基本原则

服务实体“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初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功能、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质效,强化顺义区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形成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和金融部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特色发展“十四五”时期,顺义金融产业始终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金融发展实际,找准功能定位和特色亮点,充分利用试点平台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有效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外溢资源,重点发展产业金融、新兴金融和跨境金融,形成需求驱动、供给有力、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按照顺义区“3+4+1”高精尖主导产业发展部署,加快推动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及供业链金融等功能体系建设,主动开辟金融科技、数字金融、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新兴金融业态,打造升级版北京新兴金融要素集聚区。

国际视野“十四五”时期,顺义金融产业将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紧抓国家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顺义“第一国门”优势,立足“两区”发展战略,深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在服务贸易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引入、跨境金融开拓、金融业“走出去”等领域重点布局,打造适宜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高质量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贸易和金融开放新高地。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为,金融业作为第三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金融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形象切实彰显,北京市上市挂牌企业总部基地活力迸发,加速形成特色鲜明、品质高端、高度聚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末,顺义区金融机构新增达到120家,上市挂牌企业新增达到5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16%。

四、“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顺义区紧紧围绕将金融作为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战略引导、一以贯之、上下统筹,进一步完善要素供给,健全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平台优势,依托实体产业大区雄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顺义特色的产业金融业态打好产业金融品牌,举好产业金融旗帜,走出顺义金融产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道路,为重磅项目落地、产融深度协同、企业上市提速,构建一个更趋完备、持续向好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

(一)以招商引资为内核,以特色发展为方向,与时俱进全力构建顺义金融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金融发展布局上,按照立足区域基础、突出特色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推进“后沙峪金融商务区、马坡金融城、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三大金融发展平台建设,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金融要素,持续完善功能配套和服务环境,引导优质金融机构实地入驻办公,强化三大平台虹吸聚合功能,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品质一流的现代新型金融聚集区。

在金融发展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基金持续集聚。做大、做强、做优政府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母基金在重要产业领域的引导优化功能,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等国际化资源,加快推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运营专业、绩效优良的股权投资机构和大型产业基金持续性、成体系、组团式聚拢顺义。充分发挥实体产业金融需求旺盛的独特优势,重点支持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新材料、医药生物等高精尖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基金入区发展,形成“产业基金+产业集群+产业智造”的发展新范式。

在金融业态发展上,紧紧把握金融创新发展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新兴金融资源集聚,着力拓展金融产业发展新业态,填补金融行业空白。从依靠传统的银证保支撑,向积极抢抓未来财富管理市场转变,吸引理财公司、期货公司、公募基金、私募证券基金新兴金融业态落户发展,形成传统与新兴的优势互补,进而有效提升金融产业抗结构性风险能力,提高行业发展韧性。

在金融机构引入上,加强招商推广力度,系统匹配政策支持体系,不断保持金融政策比较优势,持续坚持招大引强,重点引进金融集团总部型、经营性和高端化法人金融机构,提升入驻机构法人等级;把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诉求,重点引进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争取全国性大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落户顺义;大力引进境外财富管理机构,加速集聚优质持牌机构,着力解决龙头企业不多的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上,依托国家新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加快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发展,不断夯实区内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和设施储备,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普惠性和精准度。重点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顺义,重点引入大型金融机构科技总部或金融科技公司、大型互联网平台及其下属机构、从事金融科技研发应用的科技企业。以金融科技为驱动,持续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数字化金融生态体系。

在品牌影响力上,广泛运用多种渠道,切实提升顺义金融发展活跃度。充分利用服贸会等国际性大型展会、“全球PE论坛”、“中国资本市场峰会”等行业年度论坛,集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机构代表,共商前沿热点,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积极发挥新媒体传播渠道作用,借助政府网站、网络直播、在线发布等方式,充分宣传顺义金融产业发展成果,扩大顺义金融品牌影响力,以品牌促招商,以招商塑品牌,全力打造具有顺义特色、体现国门特点、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的新IP

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以关口前移为导向,多措并举坚决筑牢金融风险防范防火墙

注重法治引导。持续抓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强化相关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认识,推动形成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局面。

完善治理体系。要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实行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和治理体系,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顺畅工作流程,形成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牵头、各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各执法主体和执法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合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坚持抓早抓小。坚持关口前移,防范未然,严格落实好“五位一体”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织密金融、行业、属地、执法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风险排查防范网络,采取日常监管、网格巡查、楼宇管理、专项排查、核实举报等多种方式,加强日常风险排查,充分利用信访举报、12345市民热线等线上线下信息获取渠道,及时发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组织研判会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风险扩大扩散。

    用好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风险防范科技化水平,构筑现代化风险预警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序甄别高风险、异常和涉众等交易行为,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金融风险的技术防控能力,构筑现代化风险防范预警平台

持续强化宣传引导。聚焦辖区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全面提升,持续组织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宣传“七进”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村镇、进楼宇、进学校等,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覆盖面,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鉴别力,教育引导辖区群众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动,形成金融风险防范的社会屏障。

   加大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工作力度。进一步畅通非法金融活动打击的行刑衔接工作力度,金融工作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属地、各执法部门工作中发现的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三)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本源,以产融对接为手段,强力支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将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认识新冠疫情的中长期冲击效应,注重以金融服务顺畅生产流通等重要环节,立足顺义区三大主导产业,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激发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功能,综合统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持续塑造产融合作品牌。立足顺义区域产业和金融基础,继续深化金融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功能。深挖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储备库企业等实体产业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区内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持续做强“顺易投融”品牌,推动形成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切实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推动畅通上市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借力资本市场有效服务科技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深化北京市上市挂牌企业总部基地建设优化升级顺义区上市培育企业资源库,形成分行业、分层次、分梯队的上市储备资源。积极对接证券交易所,用好北交所设立契机,优化资本市场链接功能。深化对龙头上市企业、重点产业实体、科创型企业的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有效聚拢上市挂牌企业资源。

注重发挥产业金融中心优势。发挥顺义区产业金融发展优势,有效统筹科技金融、汽车金融、航空金融、会展金融和文旅金融资源,探索设立特色产业金融发展联盟,探索建立顺义区金融产业发展智库,立足重点产业价值链,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供给体系和系统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政府信用增信的优势和功能,探索构建政府+银行的弹性授信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筛选、银行认定、保险嵌入和企业运作的供应链金融增信新模式。

五、“十四五”时期顺义区金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组织建设,探索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区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积极协调推进金融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发展水平,有效提高顺义区金融业发展质量。

(二)确保落地实施

健全机制、统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十四五”时期金融发展目标细化明确金融业发展规划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主要工作责任,落实重要任务负责人制度,全面有效推进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研判国家和北京市金融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和举措,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着力研究解决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切实提升规划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效果评估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跟踪、动态监测、定期检查和动态评估,着重建立健全自我评估与自我调整机制。重点进行中期评估,深入总结发展经验、教训与挑战,着力提升规划引领功能。健全规划与实施信息公开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规划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