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借力科技细化服务“颗粒度” 供应链金融为企业纾困解忧

文本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3日10:17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得到了政策层面更多的支持,成为近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在4月1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帮扶重点群体、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担保方式、加强保险保障、确保资金安全等多种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等举措。


在政策引导下,5月份以来,供应链金融领域也是动作频频: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盛业与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新一轮供应链科技平台合作正式获批;京东云发布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以“供应链+场景+数智化+产业”四位一体,构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第三方机构一体化的金融供给和风险防控体系。


图片


服务好产业链供应链,既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也是科技企业的机遇和空间。因此,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借科技之力更好更快地改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何有针对性地化解实体产业链与金融融合的难点,是当前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关键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直言,数字经济下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引发金融行业甚至社会的深刻变革。在这种时代趋势下,需要跳出传统金融的理念和认知,在更细“颗粒度”上重新认知金融和技术,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机构和行业最佳的组织方式和组织边界,更有效管理可能的利益冲突以及风险管控。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是更好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有了更加稳定的产业生态与链条供给,也能够为核心企业拓展主营业务夯实基础,带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事实上,原有的传统信贷业务已不能够完全满足现有企业发展的真实需要,市场中仍有大量企业不能获得很好的融资服务,依然存在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构建融合技术创新的发展新生态。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存在高频、小额、碎片化等特点,服务对象多、服务成本高、风险也相对较大,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到充分整合,使得供应链金融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呈现出服务主体多样化、服务渠道线上化、服务模式生态化和风控模式数字化等趋势。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专家许雄飞举例介绍道,当一个核心企业要做动产融资或者仓单质押业务时,其参与方不再是单纯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还需要仓储的监管方、物流的物流方、数据的提供方以及风控的识别方,因此,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发展必须是多方参与的,这样才能把业务做实,也更符合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整体来看,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类参与主体,即金融机构、产业集团和科技企业,各自发挥着在资金与风控、用户与场景、科技与运营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形成了“竞合”关系。由于三方各自的优势是供应链金融发展最为重要的三个支点,因此,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选择双重影响下,三方积极开展合作,搭建起融合“金融+产业+科技”,涵盖应收融资、信用流转、信用融资、采购融资、仓单融资或动产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图片


《通知》也提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从京东科技日前推出的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模式看,该平台以风险管理和资产运营为双轮,并将原有的非标资产通过资产引入、模型适配,资产筛选、分类定级,到最后的资金对接,形成标准化资产,以此来提升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可获得性。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如何契合产业集群特点和地方平台运营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是当前行业需要考虑的。行业中的腰部企业,需要更多的综合性服务,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为下沉地区的头部企业,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只有把更多的注意力与金融资源关注在这些方面,供应链金融才能真正得到蓬勃发展。


还需看到的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不能只关注于信贷,还应该将促进实体产业发展,提升资金流、现金流、物流效率加以考量。宋华直言,有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仅取决于资金借贷,更取决于综合性金融服务,比如如何帮助产业建立有效的支付体系、结算体系,实现“业财”融合等。


据了解,目前现有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不仅围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伸,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消费金融、支付、保险、担保等增值服务,解决融资需求方和资金方的各种痛点。通过科技能力的输出,形成对企业、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机会。


文本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