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银保监会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主持会议,其他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2年,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下,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任务。顺利召开系统党代会,选举产生银保监会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面向全系统和银行保险机构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三是坚决有力抓好中央巡视整改。按照党中央要求,高质量完成集中整改任务,持续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1.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9%,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23.6%、13.7%。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8%。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保险业赔付1.5万亿元。五是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扎实推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着力推进不良贷款处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六是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成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农信社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开业,辽宁农信社重整方案启动实施。配合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行业保障基金风险处置平台作用。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推出新型养老金融产品。批准一批中外合资、外方独资行业领先的金融机构筹建或开业。七是切实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制定或修订35项监管制度办法。正式实施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全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620家次,处罚责任人员7561人次,罚没28.99亿元。开展银行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清退费用5.75亿元。八是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姜丽明、秦会忠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会党委巡视全覆盖。会议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一是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势头得到扭转。二是存量信用风险得到有效缓释。累计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约15万亿元,超过此前历年处置额总和。三是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得到根本遏制。具有“类信贷”特征的高风险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近30万亿元。四是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查办非法集资刑事案件2.2万起,涉案金额1.5万亿元。六是房地产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稳妥处置头部房企风险。七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快速上升势头得到管控,存量风险化解正在持续推进。同时,中小银行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进展。保险公司深化改革回归本源。信托业转型发展形成较好态势。华融公司等其他非银机构风险化解稳步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基本完成。会议要求,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三是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四是统筹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五是积极推动信托等非银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引导信托公司发展本源业务,持续拆解“类信贷”影子银行。加快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六是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集中反弹。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七是强化金融机构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做好股东资质穿透审核和股东行为穿透监管。研究构建符合中小机构特点的差异化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发挥金融人才库作用,推动选优配强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八是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审慎监管。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九是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据经济参考报报道,1月1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围绕货币政策、近期市场关心的房地产融资、平台企业整改、通胀压力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2022年央行两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超一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2.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652万户,同比增长26.8%。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同时,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2022年,新吸收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低11个基点。“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央行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宣昌能表示。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维护好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实施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对于市场关注的具体房企名单,邹澜表示,方案里面关于优质房企并没有具体名单,由金融机构自主把握。此外,邹澜还透露,央行正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届时出台后会另外再作一些详细披露和发布。 2020年11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针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据马贱阳介绍,目前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金融业务不断规范。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标本兼治,加快监管制度建设,在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互联网存款、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文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为后续常态化监管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同时他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和规范并重,将从三个方面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包括继续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加快剩余少数问题的整改,善始善终,完成整改工作,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研究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近期一些国家的通胀压力引发了市场关注,央行也在2022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要警惕未来通胀风险。对此,邹澜表示,2023年预计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仍将保持温和,但也要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
文本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微、九卦金融圈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