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国务院提出发展农业供金;最高法发文要依法推动供金健康发展;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金领域落地

文本来源: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7日13:54 冰河

图片

10月16日 星期一

上周(10月9日-10月15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11个消息值得关注。

行业政策方面,国务院发文,为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重点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最高人民法院发文提出要依法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有效拓宽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也有新动作。

行业企业方面,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启动,将打造中国北方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体;山东农担打造“数字化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首笔“电子仓单贷”落地;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的落地。

中物联金融委本期“每周热点聚焦”,对相关信息摘要如下:

政策动态

1国务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重点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规范发展小微企业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业务;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重点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与小微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仓储等供应链各方规范开展信息协同,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效率;加快补齐规则和监管短板。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制等。(中国政府网)

2最高法:依法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有效拓宽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助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依法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有效拓宽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结合自身财产特点设定的融资担保措施持更加包容的司法态度,依法认定生产设备等动产担保以及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保理等非典型担保合同效力和物权效力;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仓单、提单、汇票、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新类型生态资源权益等权利质押以及保兑仓交易,依法认定其有效。(最高人民法院)

3工信部等4部门:推动社会资本以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绿色航空装备研制和运营服务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

其中提出:发挥政府采购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积极采购和使用绿色航空装备。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支持绿色航空装备推广应用。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鼓励企业用好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好市场化投融资渠道。推动社会资本以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绿色航空装备研制和运营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

4、交通运输部: 武汉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0月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命名中欧班列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等19个项目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武汉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通知提出,希望承担“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运作企业,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在运输组织模式优化、联运信息互联共享、专业技术装备研发、联运服务规则衔接、推广应用“一单制”“一箱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我国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交通部)

5、安徽省政府:培育供应链金融 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

10月12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创新性系统性部署推动供应链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培育供应链金融。建立全省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制度并动态调整,指导金融机构对名单内企业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共同开发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等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名单内企业建立更加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民营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平台等共享数据资源。积极引进一批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创新开展供应链金融顾问服务。

《若干举措》提出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供应链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对供应链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对沪深北证交所供应链首发上市企业给予奖补,在各地奖补的基础上,省财政再分阶段给予企业总额400万元的奖补。对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的供应链企业,省财政一次性奖补10万元,在创新层挂牌的一次性奖补20万元,成功转板至北京证交所上市的补齐至400万元。对成功发行债券融资且募集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供应链企业,省财政按其发债金额给予分段贴息:5亿元及以下的,按实际发债利率的10%贴息;5亿元以上至10亿元(含10亿元)的,按实际发债利率的5%贴息;10亿元以上的,按实际发债利率的3%贴息。单户企业每年贴息最高300万元,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省财政在项目所在地市县财政贴息50%基础上,给予50%贴息,其中对皖北地区支持比例为省市8:2。依托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相关专项供应链金融子基金。支持各类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领域投资基金,通过夹层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行业动态

1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启动 将打造中国北方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体

10月13日消息,近日,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由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优势资源,以打造京津冀数字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尹勃介绍,海港区将打造中国北方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体。秦皇岛市海港区将发挥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业方面的影响力,重点招引区块链溯源、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公司在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落户,推动建设材料交易平台、数据平台和金融平台。(央广网)

2、山东农担打造“数字化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 首笔“电子仓单贷”落地

10月16日消息,近日,首笔285万元的大蒜“电子仓单贷”顺利落地兰陵,这是“数字化平台+供应链金融”的一次有益尝试。

电子仓单贷依托于山东农担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利用电子化仓单作为抵押,为供应链中的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低成本的融资选择。流程更优化,业务全流程首次全部通过农担小程序完成,减少了系统之间交互可能带来的迟滞与问题,首次实现农担与银行共同建模、同步授信,银担协同效能进一步发挥。(山东国资资讯)

3首笔央企多层级集团票据池业务落地兴业银行

10月9日消息,近日,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华能财司)通过银企直联对接兴业银行“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成功落地央企首笔多层级集团票据池业务。

兴业银行为央企国企定制的多层级集团票据池系统,可实现集团总部对下属成员票据资产的“可视、可控、可用”式集中管理。一是票据可视穿透管理。客户通过银企直联方式接入“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集团总部对下属多层级子公司票据资产动态采集和可视化管理,成员企业票据开立、接收、背书、兑付等操作均可通过线上渠道办理。二是票据可控风险识别。对于客户持有的未进行信息披露、持续逾期、未按规定披露等票据,在发起质押入池时,系统对接票交所获取实时反馈,实现风险票据自动拦截,从而为客户规避票据风险。三是票据可用统筹调配。对下属成员企业质押票据额度可进行统筹调配使用,支持成员企业以统收统支、自收自支方式加入子集团票据池,且提供内部计价功能,进一步提高集团票据周转使用效率等。(兴业银行)

4首都银行(中国)南京分行落地银行首笔商票保贴业务

10月13日消息,近日,首都银行(中国)南京分行成功开立银行第一笔商业网承兑汇票并实现该笔商票项下贴现业务。此次业务的成功落地标志着首行中国首笔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的正式“上线”,为首行中国在贸易金融业务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该业务的优势在于将企业自身信用和银行信用相结合,大幅提高商票信用等级,既增强票据流通性,又可以提高企业信誉;通过与保贴银行紧密合作,实现票据封闭运作,减少可能发生的纠纷;对于持票人来说,以买方的信用获得资金融通,手续比普通商票贴现简便快捷。(中国创投网)

5、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的落地

10月13日消息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会上,京东科技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进一步深化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合作。其中京东科技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可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效率与安全性;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达成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战略合作2.0,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跨境金融及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落地。(电商报)

6、深圳罗湖: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运营

10月11日,深圳罗湖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发布活动在银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深圳(罗湖)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合作平台成立,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正式运行,9家首批意向入园企业完成签约。近期,罗湖区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共建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工作方案》,以市区联动模式,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形成共建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工作机制。(深圳特区报)

文本来源: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