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专家视角】储雪俭:“十不准”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下)

文本来源:中物联金融委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3日11:11 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图片



第七届中国(合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大会暨37届物流企业授牌大会



近日,第七届中国(合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大会暨37届物流企业授牌在合肥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新质生产力 重塑物流与供应链”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物流与金融行业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回顾大会详情,请点击链接→第七届中国(合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大会暨37届物流企业授牌大会在合肥召开


会上,全体大会、平行论坛、公益大讲堂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发表了富有洞见和前瞻性的演讲。后期中物联金融委将陆续整理与会嘉宾精彩演讲内容,并收录于【专家视角】合集,欢迎大家订阅,随时关注!


本期专家: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储雪俭




导读:


上周,我们更新了本文稿的上半部分内容,深刻剖析了“十不准”政策,本期更新下半部分,基于“十不准”政策对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基于“4W+1H”模型,探索供应链金融物流领域的新路径。


以下内容为储雪俭教授演讲整理文稿的下半部分→

图片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储雪俭


“十不准”政策的出台对虚假贸易行为设定了明确的规范边界,并对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排除了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还为供应链金融物流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空间。


01

发展导向:基于“十不准”政策的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展望


(一)数据要素市场化: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新纪元


市场的统一构建源于通过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流动来释放这些原本的静态化资源的红利。而数据要素由于其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价值,还能与传统要素相结合,产生乘数效应,放大其他要素的价值,成为发展的关键。


当前,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正在深刻改变我国的贸易模式。从原有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我们已经迈向了基于物联网的OTO(线上到线下再回到线上)模式,这一转变实现了线上线下完美融合,并对价值链和供应链进行了全面重构。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趋势正在以空前的速度重新塑造传统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极大地提升了贸易全链条的运作效率。


现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约500亿元。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底,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而在“十四五”期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万亿元大关。


图片

(从“O2O”到“OTO”的转变)


从“O2O”到“OTO”的转变,代表着我国贸易模式的升级与进步。通过助推传统贸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贸易的竞争优势,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并提升效率。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仍面临着一些基础建设方面的挑战:一是数据确权问题,虽然已有原则性规定,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的产权规则。二是数据的流通环节也存在问题,我们尚需建立明确的交易标准以及完善的流通体系。三是尽管政府数据共享在不断深化,但数据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展望未来,谁能率先解决这些核心问题,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走向统一与成熟,谁就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强化货权控制:夯实供应链金融物流根基


在供应链金融物流的持续发展中,深化产业供应链、强化货权控制是确保其健康运行的根基因素。产业供应链通过深度拓展产业链合作、整合上下游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结算、物流作业及交易撮合服务,构建了一个紧密的闭环供应链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鉴于物流链上储存货物的时间价值和运输货物的空间转移特性,如何有效实施货权控制,以确保物流链的顺畅与闭合,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供应链的稳健运行,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货权管理:首先,加强物流监督是掌控货权的基础。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现场感知和可视化管理制度,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透明化管理,确保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可控。其次,确保交易的真实可信性是货权控制的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交易履历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潜在风险,防范虚假交易和欺诈行为,保障供应链的诚信和稳定。此外,准确掌握质押率也是货权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智能化的库存货值红线监控及补货提前期管理,实现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和价值评估,确保质押物能够充分覆盖贷款风险。最后,严禁资金挪用是货权控制的必要保障,采用第三方支付及银行监管账户等资金托管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滥用。


(三)数智化革命:重塑供应链金融物流未来图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供应链金融物流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数智化重构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加深了产业各环节的紧密联系,更推动了以数字化为主导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的形成。


数字化协同平台的崛起,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互通与共享。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其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为供应链金融打造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充分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同时,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数智化重构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几个核心转变。首先,供应链业务已成为新的核心对象,借助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业务数据共享,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得以顺畅地传导至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从而有效解决了确权问题。其次,金融机构的授信评估正逐渐从传统的主体信用转向基于实际交易的信用评估,利用多维度数据全面考量业务的真实性和闭环性。最后,在物流监管方面,得益于物联网、AI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也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显著降低了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数智化重构正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物流向更为智能、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业务流程的全面线上化、信用评估的数据化以及风控决策的自动化,共同助力金融服务实现更高的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这一变革为供应链金融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带来更多的行业机会。

图片 

图片

(数智化重构供应链金融物流)


(四)三位一体信用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物流生态新架构


“数据信用+实物信用+主体信用”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通过深度融合供应链中的多元信息、实际资产和主体信用,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稳固的供应链金融物流生态。这一体系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金融的整体透明度,还为融资活动的顺畅无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供应链金融物流生态的构建中,该信用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促进了资金的高效流动,降低了金融风险,为整个供应链的稳健运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首先,数据信用是整个“三位一体”信用体系的基石。借助大数据技术和尖端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实时洞察供应链运作状态,精准评估参与者的信用水平,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这要求企业必须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数据的精确性和即时性。其次,实物信用在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通过动产质押、仓单融资等灵活方式,我们将实物资产有效转化为可融资的信用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也要强化物流层面的监管,确保质押物的安全无忧与高效管理。最后,主体信用是确保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对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深入了解其经营实绩、偿债能力以及担保举措等核心信息,是保障融资活动安全稳定进行的重要一环。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升经营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监管增信,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提升信息的可靠性与可信度。二是强化交易增信,通过深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连续性、自偿性、变异性以及交易规模,来精准判断融资企业的履约能力。三是强化核心企业增信层,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应收账款质押、保理、订单融资或回购承诺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持。


此外,通过积极引入区块链、物联网等创新金融科技技术,我们可以显著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进而有效降低融资风险。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确保供应链金融物流生态的稳健运行,进而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三位一体信用体系,优化供应链金融物流生态,无疑将是我们洞察未来行业趋势、捕捉市场先机的关键。


02

策略实施:构建基于“4W+1H”模型的供应链金融物流新路径


在全球化和技术驱动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金融物流的战略执行变得至关重要且日益复杂。我们提出采用4W+1H模型,以多维度的方式指导和推进供应链金融物流战略。该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供应链金融系统思考的模式,用于识别供应链金融市场机遇,锁定目标客户,精准设计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选定关键地域,并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与实施方法,从而保障供应链流程的高效与金融流动的顺畅。


在确定目标客户(Who)时,需关注行业种类、业务场景、客户需求等方面,以准确定义供应链服务价值和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也是制胜的关键;在产品(What)层面,企业需要有明确的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交易结构等关键要素,并制定合理的服务价格策略。此外,建立健全的供应链运营组织架构和供应链金融物流风控体系也至关重要;地理布局(Where)上,要全面考虑产地、节点和销地的物流监管仓整体布局,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时间规划(When)上,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质物流通规划,包括质物估值、补货和平仓的前置时间(LT)、存货的时间价值、风险控制以及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支撑计划等;具体的实施路径(How)包括内部培训、客户信息收集、与客户的沟通和方案交流、尽调立项、合同签订、项目实施及后期管理等一系列步骤。通过这一流程,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监控。


综上所述,“4W+1H”模型在供应链金融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还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双重浪潮下,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与转型。在“十不准”政策的指引下,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货权控制的强化、数智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稳健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展望未来,增链、补链、强链的战略布局将不断深化,大宗商品贸易及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得到提升。在政策的引导、技术的驱动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大宗商品贸易及供应链金融行业将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中物联金融委原创
作者:储雪俭
编辑:陈素洁
审核:于淼  安宏瑞


文本来源:中物联金融委原创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