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应用报告+评价指数”重磅发布

文本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1日20:04 耿鹏飞

12月29日,在“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全球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瑾发布《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以下简称“评价指数”),以期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推动并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正式发布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为更好发挥产业数字化示范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自2021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已连续四年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行业推广行动”,重点围绕工业数字化转型,拓展重点领域及传统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征集并发布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案例,进一步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年来,推广行动共征集到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超千个,遴选出近500个行业应用优质案例和40余个年度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推广行动还每年发布《年度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以及多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数。

评价指数:科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过去两年,大会曾发布“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2023年形成了首个工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也在2023年重点面向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形成了行业指数,走出了数字化转型评价提供参考架构的第一步。

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技术、业务、管理三大维度展开,研究制定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今年的动态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在对全国近1300家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综合指数以及钢铁、传统能源(以石油煤炭为例)、汽车三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数。

“评价指数”指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设备互联、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等特征,可通过打造四大就绪度指数,衡量各企业、各行业、各区域的数字化基础水平。通过打造“六大新模式普及率”,紧紧抓住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的“牛鼻子”,有效衡量制造企业各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加快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从整体评价看,2024年样本企业的评价综合指数为56.31,约60%样本企业处在局部优化和系统集成阶段。“因为样本中更加权衡了企业规模,以去2023年以大型企业数字化案例为主的基础上,转向大中小企业的均衡样本特点。”朱瑾表示。

从转型基础看,样本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就绪度指数为53.54。88.21%的样本处在局部优化、系统集成阶段、平台支撑阶段。这表明,样本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够支撑企业以数据驱动业务全面优化升级。从右边图示的数字化转型就绪度分项能力看,设备数智、软件应用、数据管理、平台赋能、信息安全指数分别达55.47、54.13、52.6、46.54、58.99,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具备一定基础,在设备、软件、数据等方面能力较为均衡,平台方面有待提高。

从业务转型看,样本的工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51.44,大多分布在局部优化阶段,占比46.63%,样本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模式创新应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分项能力看,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指数分别为45.69、59.64、43.65、53.73、48.26、57.70。网络化协同和平台化设计仍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短板,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能力则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此外,今年评价指数重点聚焦钢铁、汽车、传统能源(以石油煤炭为例)三大行业进行指数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得分为59.82,整体数字化水平处于局部优化阶段(35.19%)和平台支撑阶段(27.78%)居多。设备管理由传统维护向智能维护转变;生产工艺由黑箱式向透明化转变;供应链体系由局部协同向全局协同转变,环保管理由粗放型向清洁型转变。

根据评估结果,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得分为63.42分,汽车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处于局部优化阶段(32.98%)、系统集成阶段(29.79%)居多。研发设计由独立分散向网络协同转变;生产制造由批量生产向规模化定制生产转变;产供销管理由信息孤岛向全局协同转变。

传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得分为59.11分,传统能源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处于局部优化阶段(34.10%)、系统集成阶段(25.14%)和平台支撑阶段(22.54%)居多。挖掘开采由人机并用向无人生产转变;矿山管理由人工向虚拟集成转变;供传统能源运输由被动排队向智慧运输转变;生态修复由宏观设计向数据驱动转变。

朱瑾表示,下一步将从完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强化案例示范与经验推广、务实推进细分行业创新应用和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四大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报告:为企业指明发展路径

《报告》全面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落地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合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价体系,梳理地方典型做法和实践,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赋能钢铁、汽车和传统能源(以石油和煤炭为例)三个重点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针对目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同时,《报告》梳理地方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典型实践和探索。选取代表性地方做法,包括湖北 省建设“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江苏省广泛开展评估诊断,山东省建立梯次成长模式,重庆构建“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核心场景等,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示范。

内容指出,2024年,我国企业、园区、行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企业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其中国有企业成功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平台和智能工厂,提升研发生产智能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围绕“链式”数字化转型树立转型样板,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此外,在工业互联网助力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石化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接近58%,纺织和冶金行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大约达到50%,电子和轨道交通行业的设备上云率接近25%。

《报告》内容中指出,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将采取更加细化和差异化的策略,通过制定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南、设立差异化区域政策等方式,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和模式。各地将依托国家政策制定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与实施方案,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改造样板,通过实践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行业应用实践进程。

《报告》发展趋势预测中提到,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从共性业务场景深入到专业细分场景,通过将生产管理全流程场景进行裁剪、解构、叠加,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多点协同”。在应用侧,企业将逐步集中于构建场景化的数字能力,依据具体蓝图寻找适配的数字化资源和技术,以迅速应对业务挑战,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在供应端,通过基于网格化、矩阵化的转型“作战图”,为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提供标准化框架,增强数字技术产品的针对性研发和实际应用,实现“一场景一方案”的精准服务提升。

通过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建议。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可通过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打造龙头企业转型标杆、提升中小企业转型能力等途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潜力。一方面,大力培育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丰富重点行业综合性解决方案与细分领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供给,并构建动态调整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资源池。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中小企业提升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深化业务流程集成创新,并深化与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低成本、轻量化、易部署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数字化门槛,增强中小企业改造能力,推动融入数字化生态。

“2024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行业推广行动”与往年相比,新增产业园区/集群数字化转型案例的征集,所有案例经评审后,精选出年度典型案例及多个优质案例。

《报告》内容重点介绍了2024 年度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案例集,100优质案例入册进行重点展示,其中11个入选年度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

文本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