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央行等六部门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新政;湖北推动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重庆鼓励面向国际和区域供应链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17:19 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图片

2月16日
近期(2月5日-2月17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13个消息值得关注。
行业政策方面,央行等6部门发布意见征集,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湖北发文,推动创新各类应收款、预付款、仓单质押、动物活体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重庆发文,加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鼓励提供面向国际和区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行业企业方面,河南省内首个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浙江义乌进口供应链金融首单业务落地;厦门商务局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全力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等。
中物联金融委本期“每周热点聚焦”,对相关信息摘要如下:

政策动态

1、央行等6部门: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共21 条内容,主要包括:(一)明确供应链金融发展内涵方向、保障中小企业权益;(二)规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三)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规范管理基本框架。(中国人民银行)
2、发改委: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交换和融通应用
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
其中提出: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推进单证可信流转、货物全程追溯和物流数据标准化,围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打通海关、港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代、车队等多域数据,依托物流枢纽运营主体、物流骨干企业、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商等多元化主体,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多式联运数据市场化开放互联和运营模式。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交换和融通应用,打通制造业、商贸业等货主企业与政府部门、物流企业、铁路企业、港口企业、航运企业、航空企业、货代企业等业务系统数据,突破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瓶颈,实现物流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和物流全程追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推动创新各类应收款、预付款、仓单质押、动物活体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2月8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方案》。
其中在“加大要素保障做实创业支撑”方面提到,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各类应收款、预付款、仓单质押、动物活体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产权抵押融资范围,提升授信转化率,推进创业担保贷款、金融保险产业增量扩面、增品提标。力争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6万亿元,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超过7500亿元;全省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以上,保险密度达到300元/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4、重庆市发改委:加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鼓励提供面向国际和区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2月10日,重庆市发改委就《重庆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出:鼓励银行机构依法合规开展重点领域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加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外贸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开发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制定融资服务方案,提供面向国际和区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货运保险、责任保险,结合市场需求提供战争险等多种类型产品。(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行业动态

1、河南省内首个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
2月5日,据濮阳国资集团消息,近日,由濮阳国资集团打造的河南省首个供应链票据平台——“濮惠宝”正式上线运营。据悉,“濮惠宝”平台依托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供应链交易场景中的应收账款、订单合同等转化为标准化电子票据,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向多级供应商的穿透式传递。“通过‘濮惠宝’,上游供应商可实时将票据拆分流转或向金融机构发起融资申请,最快数小时内即可完成放款,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流程繁琐、周期漫长的痛点。”濮阳国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试运行期间,平台已服务多家企业,其中超七成为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约30%。目前,平台已吸引多家省内金融机构达成入驻意向,预计合作授信规模超50亿元,覆盖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濮阳重点产业链。(濮阳市国资运营集团)
2、山东征信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实现首单破亿元开立确权凭证
2月6日消息,山东征信权属企业山东财信智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财信智融”)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完成首单1.88亿元开立确权凭证,实现业务落地。本次落地的电子债券凭证业务,以供应链核心企业在银行的授信为基础,由银行为上游中小微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可转让、可拆分、可多级流转的线上电子债权凭证,为产业链条上的广大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工具,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在该业务中,平台为银行、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电子债券凭证开立和流转的技术与信息服务,平台自身不参与融资业务、不承担有关风险。(山东省征信有限公司)
3、 青岛两会:基于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2月10日消息,在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CMC资本高级董事宋宗泽建议: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鼓励发展供应链服务平台一是鼓励发展示范性跨境供应链线上服务平台,以鼓励外贸增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目的,根据平台进出口业务量和普惠资金投放量给予相应奖励;二是鼓励国际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施数字航运解决方案,聚焦航运数据跨境流动,共同探索区块链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多元融合场景运用;三是引导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及商业保理机构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基于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良性循环。(贸易金融网)
4、常州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签发金额突破3亿元
2月10日消息,日前,常州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签发金额突破3亿元。平台于2024年8月15日上线,由常州投资集团旗下江苏常链一方数字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是国内首个地市级政府主导建设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首创全国“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供应链业务场景,采用大数据交叉验证以及“银、险、担”风险共担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取弱化、去化抵质押增信措施,努力为腰部企业引来更多金融“活水”。(常州政企通)
5、深圳建行联合深圳交易集团创新政府采购场景全线上融资模式
2月9日消息,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建行”)在政府采购场景进行科技金融创新,正加速探索供应链融资业务新模式。深圳建行协同深圳交易集团,经过多次产品创新及系统迭代成功实现系统直联,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全流程线上贷款“e政通”融资服务。建行“e政通”产品专业服务政府采购供应商,依托建行强大的供应链融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实现以政府采购备案合同的财政支付信用做增信措施,化解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普遍资信缺乏、抵押缺乏的融资痛点。政府采购供应商无需额外抵押,借助政府信用即可获取普惠政策优惠价格的融资服务,极大提升了贷款的可获得性,有效纾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政府采购链的细枝末端。(贸易金融网)
6、浙江义乌进口供应链金融首单业务落地
2月12日消息,近日,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内,义乌进口供应链金融创新首单签约仪式举行,中国银行义乌分行、泰隆银行义乌支行分别向义乌市求健供应链有限公司授信3000万元,总授信额度达6000万元。这标志着进口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首单在金义片区正式落地,也是义乌深化国贸改革总体方案获批以来,在进口领域的又一创新之举(浙江自贸)
7、河南:将打造覆盖18大富民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
2月10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金融支持富农产业、设施农业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针对金融支持富民产业、设施农业发展工作中面临的抵押物与信用评估难题、经营风险与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与评估体系问题和金融机构服务与外部环境的问题精准施策。由厅计划财务处牵头发展供应链金融,赋能驱动乡村富民产业,构建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打造覆盖18大富民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一链一策”“一企一策”金融服务,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大河财立方)
8、厦门商务局工作会议:全力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2月10日,厦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厦门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发挥供应链、会展、口岸特色优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会展+”战略,加快智慧口岸建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厦对接联通。一是不断提升供应链优势。培育一流国际供应链企业,不断完善供应链生态,全力打造全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等“三大中心”。二是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深入实施“会展+战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会展主体培育,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策划引进一批生根型专业展会,助力产业、城市转型升级。三是打造“智慧口岸”样板。提升口岸便利水平,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中国经济网)
9、山西首笔百万级大宗供应链数据资产授信落地
2月11日消息,山西国际物流工程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获得浦发银行太原分行数据资产融资授信批复,授信利率2.9%,低于全省90%企业的授信利率,这是山西首笔百万级大宗供应链数据融资授信,将为推动全省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显性化提供参考。去年7月以来,山西国际物流技术公司携手中国经济信息社数据资产运营研究中心对“场站通”系统、“业财通”系统衍生的数据服务能力及客户资信风险管理数据产品、合同风险检测与预警数据产品、仓储库存物资监测数据产品进行数据确权、数据清洗、数据治理、质量与价值评估,先后上架广州数据交易中心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开展了数据资产价值释放全链路的有效探索,为此次成功获取数据授信奠定夯实基础。(太原市数据局)
编辑:冰河

审稿:罗恒

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