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 行业动态 > 详情

中办 国办:支持多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出台新政利好供应链金融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9日09:32 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

图片

近期(3月10日-3月16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14个消息值得关注。
行业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发文,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发放绿色债券,拓展融资渠道;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出台新政利好供应链金融。
行业企业方面,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集装箱出口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落地;湖北省首笔植入供应链IP“共赢贷”在黄石落地;建行沈阳城内支行发放省内首笔军工场景e订通贷款;天津出台国内首个绿色商业保理团体标准等。
中物联金融委本期“每周热点聚焦”,对相关信息摘要如下:


政策动态

1、中办 国办:支持符合条件多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其中提出: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加力支持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中国政府网)
2、工信部等3部门: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发放绿色债券,拓展融资渠道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出:加强环保装备领域产融合作,推动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鼓励行业协会、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等开展先进环保装备技术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发放绿色债券,拓展融资渠道。利用有关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加大对环保装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服务转型支持力度,营造支持产业发展良好金融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江苏省政府:鼓励供应链上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省财政根据供应链核心企业确权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规模给予奖补
3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出: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并加大支持力度,更好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供应链上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省财政根据供应链核心企业确权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规模给予奖补。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运用保理方式缓解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压力,省财政给予保理利息补贴。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优化推广“政采贷”,利用政府采购合同为企业融资增信。(江苏省人民政府)
4、浙江省政府:加大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更新,2025年融资租赁投放规模达到400亿元
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其中提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老旧营运船舶、物流等设备更新,提标扩围支持农业机械、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以及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2025年,全面完成20年以上电梯更新,更新改造15—20年电梯1.5万台。加大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更新,2025年融资租赁投放规模达到400亿元。(浙江省人民政府)
5、广东省政府: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3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提出:加强产业投融资。在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集群中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联合相关地市引导社会资本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机制,强化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广东省人民政府)
6、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进口新能源材料特色供应链金融改革
3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中国(广西)
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其中提出: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钦州港片区充分发挥临港锰产业基地及钦州综合保税区优势,创新推进进口新能源材料特色供应链金融改革,以锰系产品为切入口,打造产业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基差点价+场外期权”、跨境人民币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创新,配套期现结合操作工具、产品价格指数参考等风险防范服务措施,有效提升区域锰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力推动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7、海南自贸港新规征求意见: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债权流转等业务
3月11日,海南省发改委就《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依法扩大向民营经济组织抵押、质押融资的范围,开展下列工作:(一)应收账款债权流转业务;(二)允许民营经济组织进行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融资;(三)允许民营经济组织进行应收账款、存款单、仓单、提单、商业信用保险、股权、知识产权、环境权益等质押融资。(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行业动态

1、建行山东分行:“平台出海”“整链制”等供应链融资新模式累计投放超2200亿
3月10日消息,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产业链群增信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科技企业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建行山东省分行依托产业园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其中的科技企业提供产业增信服务,通过将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传导至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利用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出“平台出海”“整链制”等供应链融资新模式,累计投放超过2200亿元;利用产业园对企业的产业增信作用,推出“善营贷”、开业(入园)进阶贷等产品,提供“批量服务、多维定贷、阶梯额度”的融资支持。(建行山东)
2、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集装箱出口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落地
3月11日,据天津滨海新区获悉,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集装箱出口融资租赁业务近日在天津东疆综保区落地完成。本单业务由浙港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港租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浙港壹号(天津)集装箱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该公司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直租业务模式,将一批国内生产的标准集装箱交付至东南亚。浙港租赁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业务的成功开展,不仅实现了国内融资租赁企业依托人民币国际化开展集装箱出口融资租赁“零的突破”,也为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滨海发布)
3、湖北省首笔植入供应链IP“共赢贷”在黄石落地
3月15日消息,近日,在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指导下,兴业银行黄石分行顺利落地全省首笔植入供应链IP的“共赢贷”1亿元。据了解,本次贷款企业是国内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存量的固定资产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都难以满足企业长研发周期的资金需求。对此,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从部门联动、产品创新、授信审批等多个环节提供“绿色通道”,最终贷款落地利率2.6%,实现让利20个BP(基点),并将存量的1年流动资金贷款延长为3年,精准匹配研发成果转化周期。作为银行让利的回馈,该企业承诺授予兴业银行黄石分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先权,允许让渡不低于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并提供合格供应商清单、配合开展应付账款确权,扩充银行的科技企业客户群,形成“核心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的业务闭环。(投资黄石)
4、建行沈阳城内支行发放省内首笔军工场景e订通贷款
3月13日消息,近日,建行沈阳城内支行成功为沈阳黎明公司某上游客户发放“脱核链贷”e订通业务350万元。该笔业务为省内首笔军工场景产业链龙头模式业务投放。该业务以线上化、场景化为核心,精准对接、满足军工产业链的生产经营需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行辽宁省分行下发产业链龙头上游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后,沈阳城内支行第一时间完成对核心企业脱核链贷创新方案的申报,积极对接核心企业上游优质供应商,为供应商提供高效、快捷的融资解决方案。“军工场景”e订通贷款的创新实践,不仅成功破解了军工企业因资产结构轻、保密性要求高而面临的融资困境,还通过场景创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为金融支持高端制造业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聚焦辽宁)
5、天津出台国内首个绿色商业保理团体标准
3月13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消息,在该行与天津市委金融办指导下,天津市金融学会近日发布了《绿色商业保理业务规范》。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于绿色商业保理领域的团体标准,为规范绿色商业保理业务操作提供技术支撑。“《绿色商业保理业务规范》的发布,填补了国内绿色商业保理标准空白,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穿透式项目或资产认定提供支持。”据介绍,该标准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借鉴参考国内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在对商业保理业务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从术语定义、基本原则、准入要求、业务实施流程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商业保理业务应包含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滨海发布)
6、冀中能源集团首单“1+N保理”金融产品落地实施
3月13日,冀中能源供应链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与中国光大银行石家庄分行合作的金融产品“国内-有追索权保理-‘1+N保理’”顺利落地。至此,冀中能源集团深化供应链改革、重塑供应链生态、发展供应链金融,迈入落地实施的新阶段。该金融产品作为“不占核心企业授信、不上核心企业征信、不用核心企业担保”的“脱核”金融业务,是供应链科技公司首单保理金融产品业务。该笔业务的顺利落地,标志着供应链科技公司以集采业务为基础,以数智供应链平台为依托,以数字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创效方案迈出了标志性一步。(冀中能源集团)
7、南京银行联合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推出“粮食供应链贷”业务场景模式
3月13日消息,南京银行全力做好相应金融服务,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开好局。结合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建设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规划,南京银行联合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推出“粮食供应链贷”业务场景模式,选取产粮大县泗洪的两山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首批创新业务试点,额度2亿元,已成功向泗洪县信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放810万元贷款。今年,该模式将在南京六合、溧水,宿迁泗阳,盐城阜宁、建湖,徐州新沂等地区快速复制裂变,并陆续在全省规模化推广。(中国经营报)
编辑:冰河
审稿:罗恒
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