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10:48

2025年7月29日,一场聚焦“产业链文化基因解码”的跨界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此次盛会,首次将书画艺术纳入物流采购“价值生态链”的构建框架,著名书画家王子彬以艺术视角解构供应链逻辑,为行业带来一场关于“硬管理”与“软文化”融合的深度探讨。
活动现场,物流采购领域专家与文化学者围绕“链条的双重属性”展开对话。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海东提出:“供应链的最高境界是‘无形胜有形’,就像王子彬老师的水墨画,看似疏淡的笔墨下藏着严密的构图逻辑,物资流动的背后也需要文化共识做支撑。当上下游企业能在‘诚信’‘高效’等理念上形成默契,链条的协同效率会自然提升。”
王子彬在主题分享中呼应这一观点:“书法创作中的‘起承转合’,恰似供应链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全流程——起笔如采购立项需精准有力,承笔似仓储管理要稳扎稳打,转笔若运输调度需灵活应变,合笔如终端配送求圆满闭环;绘画时‘墨分五色’的层次感,与采购管理中‘ABC分类法’对物资的分级处理异曲同工。艺术用意象表达秩序,商业用数据呈现协同,本质都是对‘平衡’的追求。”
在创作互动环节,王子彬以物流场景为原型完成两幅作品。其书法《智联万物》以狂草笔势书写,笔画的“断连”之间暗合供应链的“节点协同”——看似断开的笔触实则气韵相连,如同跨境物流中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笔锋的疾徐变化恰似物流运输的动态调度,急处如航空快运,缓处似海运班轮,刚柔相济间尽显行业特质。
水墨作品《港通天下》则以极简线条勾勒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画面左侧用浓墨重彩描绘自动化桥吊的现代工业感,右侧以淡墨晕染远处的传统灯塔,传统“散点透视”与现代物流的“全球视野”交融,既展现港口从“人力搬运”到“智能调度”的变迁,又暗含“灯塔指引航向”的行业精神隐喻,引发在场从业者共鸣。
“画里集装箱的排列看似随意,实则藏着周转率的逻辑——前排密集处如热销品库存,后排疏朗处似长尾商品储备,就像王老师的笔墨,自由中见章法。”全球贸易协会亚太区总监周卓颖观展时感慨,“我们总在优化供应链的‘硬指标’,却忽略了这种‘有序中的灵动’正是效率的高阶形态,就像艺术创作既要有框架也要有灵感,供应链管理也需在规范中保留弹性。”
分论坛“艺术思维与供应链弹性”环节,嘉宾们就文化赋能的实践路径展开讨论。上海诚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杰分享案例:“借鉴书画‘留白’理念,我们在仓储规划中预留15%弹性空间——如同画作中特意保留的空白处,既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应对突发订单。去年台风导致港口停运时,正是这部分‘留白’空间让我们快速调配替代库存,应急响应速度提升40%,这正是艺术智慧的商业转化。”
王子彬在对话中指出:“艺术教会人‘辩证看留白’——空白处不是无,而是待填充的可能,如同供应链的‘冗余设计’不是浪费,而是应对波动的韧性。画山水时,‘远山无皴、远水无波’的处理,启示我们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中,要懂得‘抓大放小’,聚焦核心节点、简化边缘流程。当从业者能从‘库存报表’中读出‘张弛之道’,从‘运输路线’中看到‘开合之美’,文化便成了链条的隐形锚点。”
活动尾声,主办方联合王子彬工作室发布《物流采购文化赋能指南》,首次将书画艺术中的“构图逻辑”“节奏控制”“虚实平衡”等理念转化为供应链管理工具,包括“供应商分级的‘墨色浓淡法’”“库存调度的‘留白缓冲法’”等12种实操模型。正如活动宣言所言:“当笔墨的韵律融入物资的流转,供应链便不再只是冰冷的商业链条,而是兼具效率与温度的文化脉络——这或许是数字时代,传统艺术为现代商业注入的独特生命力。”
文本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责任编辑: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